- 1220
- 哥特教堂的顶峰
亚眠教堂看起来好像克服了日常现实的限制,实现了一个超自然的跳跃,同时也拒绝承认自己仅仅作为石头和灰浆存在。开间体系仍然是主要的,它由列柱和拱顶划分定义出来,这些显然是早期流传下来的元素。类似地,它的巴西利卡教堂形制、翼殿与半圆后殿礼拜堂都是熟悉的中世纪主题。但即使是认识到这个建筑与过去的联系,更能够让参观者惊叹的是这个建筑的原创性和现代性。罗马风的墙壁、多层的厚重结构以及古典罗马风拱顶的封闭表面都让位于现代的框架形式。厚实的罗马风圆柱被转化为反古典的细长柱束;这些强有力的支柱向上抵达拱顶区域,表现出强烈的线性特征。而拱顶则仿佛是无重量般地漂浮在拱肋支架当中。
在建筑外部,结构框架被飞扶壁组成的笼子包围着,侧面有高高的拱与巨大的天窗,这些窗户在一开始都填充了炫目的彩色玻璃,给室内带来充分的光线。
中殿截面拉长的比例(3:1)加强了壮观的高度所带来的竖直观感。拱顶石距地面的高度达到了139英尺(施派尔教堂仅有”107英尺)。但是空间不仅仅是在尺度上异常巨大,它还拥有一种新特征。罗马风建筑的空间基本上像是包裹在一个厚重的石壳中的内部空洞。与此相反,亚眠的空间显得活跃而富有动感,仿佛是一个扩张中的力量,将屋顶高高升起,将框架形式向外延伸达到不可能再细的极致。在视觉上,教堂空间与石质实体同样重要,它虽然被包容在内,却拥有并不静止的能量,它不仅向上升起,而且在中殿内向前伸展,最终停止在唱诗厢的曲面中。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亚眠教堂在东方的对应建筑,不仅仅是在概念上,在对基督教超世价值的强调上两者都是相近的。在这两个建筑中,理性、几何化的结构都创造出非理性的效果。
哥特风格的发展远非线性的。布尔热斯大教堂(1195-1214年)在沙特尔大教堂建成一年后才开始修建,它遵循的模式略有不同。不同于Chartres的杂乱扶壁,Bourges扶壁的坡度与屋顶的陡坡相对应,这是一个相当巧妙的解决方案,加上没有耳堂,使得中殿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形式在外面阅读。车尾的雪弗兰分三个阶段升起,高高的小教堂似乎悬挂在扶壁的桥墩之间。内部有高高的拱门,不像沙特尔那样像峡谷,因为高高的拱门给人一种错觉,觉得侧廊的墙壁就是中殿的真实一面。
在亚眠大教堂(1220-35),建筑师们比在布尔热斯更加保守,遵循沙特尔的模式,其内部更加平静,垂直度也更高。亚眠的垂直性印象进一步加强了交叉墩融入中殿外立面的整体设计。上面的窗口分成四个部分,而不是通常的两个部分,增加了垂直的印象。它的高中殿拱门和高天窗结合了Chartres和Bourges的元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中殿的统一。车内的平静效果与雪佛兰的明亮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比较亚眠和Bourges的剖面可以发现,亚眠的内部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垂直效果,这是由于沿中殿较低的拱门和没有第二个通道,并得到了更好的照明。其结果是,亚眠人的扶壁需要高得多,以抵消重量,这消除了建筑物的有形存在,而在布尔热斯仍然清晰可见。
只有当人们从一定的距离把亚珉大教堂的外观作为一幅画观看时,建筑的情况才是这样。眼睛自由漫游过它的表面,挑出圆花窗,看见它被一长方形单元的框架所围绕,把纵向延伸与横向的相比较等。然而当人们走近建筑物的时候,同心方式限制视图的距离在缩短。视域顺序不再完整地满足观者的意愿了,而是被不断变窄的角度所限制。更确切地说,图像把东西显示大了,但同时图像本身变窄了,像用变焦镜头拍摄的电影场景。并且因为观者是在地平面上走近的,建筑的入口是视力朝向汇聚的中心。焦点的转换是观者和建筑物正建立起的功能关系的相应视觉等价物,不是作为超然的观者凝视它,他准备通过进人它的里面而使用它。视觉逻辑使观者和入口的汇合处有它自己的完整性。在亚珉教堂,西面的正门确实是自己的三个哥特式小建筑,每一个都通过凸出的山墙与正面其他的相隔,并且每一个被极大的雕像所丰富,完全独占了观者的注意力。
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
[…]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亚眠大教堂在东方的对应建筑,不仅仅是在概念上,在对基督教超世价值的强调上,两者都是相近的。在这两个建筑中,理性、几何化的结构都创造出非理性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