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则
1.0.1 为统一我国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水运和水利水电等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及其相关领域。
1.0.3 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基本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结构设计通用术语
2.1 一般术语
2.1.1 建筑物 construction works
人类建造活动的一切成果。如房屋建筑、桥梁、码头、水坝等。房屋建筑以外的其他建筑物有时也称构筑物。
2.1.2 结构 structure
能承受和传递作用并具有适当刚度的由各连接部件组合而成的整体,俗称承重骨架。
2.1.3 工程结构 engineering structures
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水运和水利水电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筑物结构的总称。
2.1.4 岩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等工作的总称。
2.1.5 结构设计 structural design
为实现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并满足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结构可靠性要求,根据既定条件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的结构选型、材料选择、分析计算、构造配置及制图等工作的总称。
2.1.6 静态设计 static design
对承受静态作用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以其静力状态反应为依据的结构设计,也称静力设计。
2.1.7 动态设计 dynamic design
对承受动态作用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以其动力状态反应为依据的结构设计,也称动力设计。有时可采用乘以动力系数方法简化为静态(力)设计。
2.1.8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利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计算、绘图等工作的现代设计技术系统,简称CAD。
2.1.9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10 结构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es of structures
工程结构设计时,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影响等后果的严重性所规定的结构等级。
2.1.11 生命线工程 lifeline engineering
维系城市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与系统,主要包括电力、交通、通信、给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等系统。
2.1.12 木结构 timber structure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2.1.13 原木结构 log timber structure
由天然截面且最小梢径符合规定的木材制成的结构。
2.1.14 方木结构 sawn timber structure
由原木经锯解成符合规定的方木制成的结构。
2.1.15 胶合木结构 glued timber structure
由木料与木料或木料与胶合板胶粘成整体材料所制成的结构。
2.1.16 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和配筋砌体结构的统称。
2.1.17 砖砌体结构 brick masonry structure
由砖砌体制成的结构。分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黏土空心砖砌体结构。
2.1.18 砌块砌体结构 block masonry structure
由砌块砌体制成的结构,分为混凝土中、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和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结构。
2.1.19 石砌体结构 stone masonry structure
由石砌体制成的结构。分料石砌体和毛石砌体结构。
2.1.20 配筋砌体结构 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
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2.1.21 钢结构 steel structure
以钢材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2.1.22 冷弯型钢结构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
由带钢或钢板经冷加工形成的型材所制成的结构。
2.1.23 预应力钢结构 prestressed steel structure
采用张拉高强度钢丝束、钢绞线或调整支座等方法,在钢结构构件或结构体系内建立预加应力的结构。
2.1.24 混凝土结构(砼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5 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tructure
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26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2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28 结构构件 structural member
结构在物理上可以区分出的部分。如柱、梁、板、基础桩等。
2.1.29 部件 component;assembly parts
结构中由若干构件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组合件,如楼梯、阳台、屋盖等。
2.1.30 截面 section
设计时所考虑的结构构件与某一平面的交面。
2.1.31 组合结构 composite structures
同一截面或各杆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结构。
2.1.32 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members
由型钢、钢管或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成为整体并共同工作的结构构件。
2.1.3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由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制成的结构。
2.1.34 混合结构 hybrid structure
由不同材料的构件或部件混合组成的结构。
对高层建筑结构,由钢框架(框筒)、型钢混凝土框架(框筒)、钢管混凝土框架(框筒)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组成并共同承受水平和竖向作用的结构,亦称混合结构。
2.1.35 基础 foundation
将建筑物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部件。
2.1.36 地基 subgrade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37 作用 action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前者也称直接作用或荷载,后者也称间接作用。
2.1.38 作用效应 effect of action
由作用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如内力、变形等。
2.1.39 结构抗力 structural resistance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如承载力、刚度等。
2.1.40 房屋建筑 building
在固定地点建造的为使用者或占用物提供庇护覆盖、进行生活、生产等活动的场所,简称建筑。
2.1.41 工业建筑 industrial building
提供生产用的各种建筑物。如车间、厂前区建筑、生活间、动力站、库房和运输设施等。
2.1.42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
非生产性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幼儿园、学校、食堂、影剧院、商店、体育馆、旅馆、医院、展览馆等。
2.2 结构构件和部件
2.2.1 梁 beam;girder
由支座支承的直线或曲线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有时也承受扭矩。
2.2.2 拱 arch
由支座支承的曲线或折线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2.2.3 板 slab;plate
由支座支承的平面尺寸大而厚度相对较小的平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
2.2.4 壳 shell
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2.2.5 柱 column
竖向直线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2.2.6 墙 wall
竖向平面或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有时也承受中面外的弯矩和剪力。
2.2.7 桁架 truss
由若干杆件构成的一种平面或空间的格架式结构或构件,各杆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有时也承受节点弯矩和剪力。
2.2.8 框架 frame
由梁和柱连接构成的一种平面或空间、单层或多层的结构。
2.2.9 排架 bent frame
由梁或桁架和柱铰接而成的单层框架。
2.2.10 刚架 rigid frame
由梁和柱刚接而构成的框架,也称刚构。
2.2.11 简支梁 simply supported beam
一端为有轴向约束的铰支座,另一端为能轴向滚动的支座的梁。
2.2.12 悬臂梁 cantilever beam
一端为不产生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梁。
2.2.13 两端固定梁 beam fixed at both ends
两端均为不产生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的梁。
2.2.14 连续梁 continuous beam
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的梁。
2.2.15 叠合梁 superposed beam
截面由同一材料若干部分重叠而成为整体的梁。
2.2.16 桩 pile
沉入、打入或浇筑于地基中的柱状承载构件。如木桩、钢桩、混凝土桩等。
2.2.17 板桩 sheet pile
并排打入土中形成横截面形似板状的墙式支护构件。如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
2.2.18 支座 bearing
支承上部结构并使上部结构固定于一定位置的部件,可根据其材料、变形形态或形状进行分类。按支座所用材料,可分为橡胶支座、钢支座、聚四氟乙烯支座等;按变形形态,可分为滑动支座、固定铰支座等;按形状,可分为弧形支座、球形支座等。
2.2.19 橡胶支座 rubber bearing
满足支座位移和转动要求,由钢板和积成橡胶制成的传递支座反力的支座。
2.2.20 滑动支座 sliding bearing
满足支座位移、转动及承载力要求,可沿着规定的方向水平移动,不发生竖向移动的支座。可分为单向滑动支座和双向滑动支座。
2.2.21 固定铰支座 fixed bearing
满足支座转动及承载力要求,不发生竖向和水平向移动的支座。
2.2.22 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 prestressed anchored bar(prestressed anchored cables)
支护结构中一端锚固在坑(坡)外稳定土体内,另一端预张拉锁定在坡面支护结构上的受拉杆件。
2.3 地基和基础
2.3.1 土 soil
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岩屑与矿物颗粒,在原地或经搬运到异地,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重新形成的沉积物或堆积物。
2.3.2 岩石 rock
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集合体。
2.3.3 天然地基 natural subsoil
自然形成的,未经人工处理的地基。
2.3.4 地基处理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3.5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后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3.6 基坑 excavations
为进行建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而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
2.3.7 地基承载力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subsoil
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2.3.8 地基变形 subsoil deformation
地基在外力作用、温度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体积、形状的变化。
2.3.9 地基稳定性 stability of subsoil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变形或滑动的能力。
2.3.10 浅基础 shallow foundation
埋置深度不超过5m,或不超过基底最小宽度,在其承载力中不计入地基土对基础侧壁摩阻力的基础。
2.3.11 深基础 deep foundation
埋置深度超过5m,或超过基底最小宽度,在其承载力中计入地基土对基础侧壁摩阻力的基础。
2.3.12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形成的基础。
2.3.13 独立基础 pad foundation
单独承受并传递柱下荷载的基础。
2.3.14 条形基础 strip foundation
承受并传递墙体荷载或间距较小柱荷载的条形状基础。
2.3.15 筏形基础 raft foundation
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3.16 箱形基础 box foundation
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3.17 地下连续墙 underground diaphragm wall
在地面以下设置的截水、防渗、挡土或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连续墙体。
2.3.18 建筑边坡 building slope
在建筑场地或周边对其有影响的自然边坡,或由于土方开挖、填筑而形成的人工边坡。
2.3.19 沉井基础 open caisson foundation
将由单个或多个包括井壁、取土井、刃脚、封底及顶盖等组成的井式空箱沉入土中的一种人工基础。
2.3.20 桩基承台 piles cap
设置于单桩或群桩桩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桩或桩及桩间土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2.3.21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而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
2.3.22 灌注桩 cast-in-place pile
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方法成孔,并在孔内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所形成的桩。
2.3.23 预制桩 prefabricated pile
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的桩。
2.3.24 搅拌桩 mixing column 在地基中将水泥、石灰等材料与原状土搅拌所形成的圆柱形加固体。
2.4 结构分析和计算系数
2.4.1 结构体系 structural system
结构中的所有承重构件及其共同工作的方式。
2.4.2 平面结构 plane structure
结构及其所承受的外力,计算时可视为在同一平面内的结构体系。
2.4.3 空间结构 space structure
具有三维空间体形,并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征的结构体系。
2.4.4 杆系结构 structural system composed of bar
以直线形或曲线形杆件作为基本计算单元的结构体系的总称。如连续梁、桁架、框架、网架、拱、曲梁等。
2.4.5 刚性支座连续梁 rigidly supported continuous girder
计算中不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连续梁。
2.4.6 弹性支座连续梁 elastically supported continuous girder
计算中需要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连续梁。
2.4.7 弹性地基梁 beam on elastic foundation
计算中支座为连续的并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基础梁。一般按地基压应力与地基沉降成正比的假设进行计算。
2.4.8 三铰拱 three hinged arch
拱趾和拱顶均为铰接的拱。可按顶铰处弯矩为零的静力平衡原理计算。
2.4.9 双铰拱 two hinged arch
拱趾为铰接的拱。可按一次超静定结构计算。分拱趾间无拉杆的双铰拱或有拉杆的双铰拱。
2.4.10 无铰拱 hingeless arch
拱趾为刚接的拱。可按三次超静定结构计算。
2.4.11 有侧移框架 frame with side sway
计算中需要考虑梁柱节点水平位移的框架。
2.4.12 无侧移框架 frame without side sway
计算中不考虑梁柱节点水平位移的框架。
2.4.13 板系结构 structural system composed of plate
以连续体平面板件作为基本计算单元的结构体系的总称。如平板、折板等。
2.4.14 两边支承板 two sides(edges)supported plate
两边有支座反力的板。一般仅分析一个方向的内力和变形,也称单向板。
2.4.15 四边支承板 four sides(edges)supported plate
四边有支座反力的板。一般要分析两个方向的内力和变形,也称双向板。
2.4.16 弹性地基板 plate on elastic foundation
计算中支座为连续的并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基础板。一般按地基压应力与地基沉降成正比的假设进行计算。
2.4.17 抗侧力墙体结构 lateral force resistant wall structure
以墙作为抗侧力基本计算单元的结构体系的总称。
2.4.18 墙肢 coupling wall-column
结构墙中较大洞口左、右两侧的墙体。
2.4.19 连梁 coupling wall-beam
结构墙中较大洞口上、下方的墙体。
2.4.20 连肢墙 coupled wall
墙肢刚度大于连梁刚度的开洞结构墙。分双肢墙或多肢墙,仅有两个墙肢时称耦联墙。
2.4.21 壁式框架 wall frame
开孔面积较大,连梁与墙肢较细的墙体,其内力分布与框架梁、框架柱相近,可按带刚域的杆件计算。
2.4.22 结构模型 structural model
结构分析、计算和设计时所采用的理想化的结构体系。
2.4.23 本构关系 constitutive relation
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数学模型。
2.4.24 结构分析 structural analysis
确定结构中作用效应的过程。
2.4.25 一阶线弹性分析 first order linear-elastic analysis
基于线性的应力-应变或弯矩-曲率关系,采用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初始结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2.4.26 二阶线弹性分析 second order linear-elastic analysis
基于线性的应力-应变或弯矩-曲率关系,采用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已变形结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2.4.27 有重分布的一阶或二阶线弹性分析 first order or sec-ond order linear-elastic analysis with redistribution
结构设计中对一阶或二阶线弹性分析的内力进行调整,并与给定的外部作用协调,不做明确的转动能力计算的结构分析。
2.4.28 一阶非线性分析 first order non-linear analysis
基于材料非线性变形特性对初始结构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2.4.29 二阶非线性分析 second order non-linear analysis
基于材料非线性变形特性对已变形结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2.4.30 弹性-塑性分析 elasto-plastic analysis
基于线弹性阶段及其随后的无硬化阶段构成的弯矩-曲率关系进行的结构分析。
2.4.31 刚性-塑性分析 rigid plastic analysis
假定弯矩-曲率关系为无弹性变形和无硬化阶段,采用极限分析理论对初始结构的几何形体进行的直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的结构分析。
2.4.32 塑性铰 plastic hinge
在结构构件中因材料屈服形成既有一定的承载力又能相对转动的区段。计算中按铰接考虑。
2.4.33 静定结构 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ructure
结构构件为无赘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按静力平衡原理即可求解其作用效应。
2.4.34 超静定结构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
结构构件有赘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按静力平衡原理和变形协调原理求解其作用效应。
2.4.35 内力重分布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
超静定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时,其内力分布与按弹性分析的分布相比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应按材料非线性方法求解,有时可用调整系数简化计算。
2.4.36 弯矩调幅系数 modified factor of bending moment
考虑结构构件的内力重分布,对按弹性方法分析所得弯矩进行调整的系数。
2.4.37 挠曲二阶效应 second order effect due to bending
结构构件由挠曲产生的附加内力。有时可通过内力增大系数简化计算。
2.4.38 弯矩增大系数 amplified coefficient of bending mo-ment
在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系数,为挠曲后的最大弯矩与初始弯矩的比值。
2.4.39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stability reduction coefficient of axially loaded compression member
在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
2.4.40 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 enhanced coefficient of local bearing capacity
反映材料的局部抗压强度大于一般抗压强度的计算系数。
2.4.41 正截面 normal section
与结构构件的纵向轴线或中面正交的截面。
2.4.42 斜截面 inclined section
与结构构件的纵向轴线或中面斜交的截面。
2.4.43 平截面假定 plane hypothesis
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后沿正截面高度范围内混凝土与纵向钢筋的应变呈线性分布的假设。
2.4.44 中和轴高度 depth of neutral axis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上法向应力等于零的轴线位置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2.4.45 受压区高度 depth of compression zone
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时,按合力大小和合力作用点相同的原则,将正截面上混凝土压应力分布等效为矩形应力分布时,该应力图形的高度。
2.4.46 界限受压区高度 balanced depth of compression zone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达到弯曲受压的极限压应变,而受拉区纵向钢筋同时达到屈服拉应变所对应的受压区高度。
2.4.47 界限偏心距 balanced eccentricity
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中,受压区高度取等于界限受压区高度时的偏心距。
2.4.48 大偏心受压构件 compression member with large ec-centricity
计算的偏心距不小于界限偏心距的混凝土受压构件。
2.4.49 小偏心受压构件 compression member with small ec-centricity
计算的偏心距小于界限偏心距的混凝土受压构件。
2.4.50 截面有效高度 effective depth of section
结构构件受压区边缘到受拉区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2.4.51 预应力损失 losses of prestress
预应力筋的预加应力随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2.4.52 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值 value of effective prestress
预应力筋张拉的预加力值扣除各项预应力损失和混凝土弹性压缩应力后在结构构件中实际建立的预加应力值。
2.4.53 预应力筋消压预应力值 value of decompression pre-stress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预应力筋处的混凝土预加应力被外加应力抵消时,在预应力筋中的应力值。
2.4.54 配筋率 ratio of reinforcement
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2.4.55 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
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2.4.56 轴压比 ratio of axial compressive force to axial com-pressive ultimate capacity of section
混凝土竖向构件轴向压力与其规定的轴向承载力的比值。
2.5 结构可靠性和设计方法
2.5.1 可靠性 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2.5.2 安全性 safety
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的能力。
2.5.3 适用性 serviceability
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持良好使用性能的能力。
2.5.4 耐久性 durability
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仍能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能力。
2.5.5 基本变量 basic variable
代表物理量的一组规定的变量,用于表示作用和环境影响、材料和岩土的性能以及几何参数的特征。
2.5.6 功能函数 performance function
关于基本变量的函数,该函数表征一种结构功能。
2.5.7 重现期 return period
随机变量连续两次出现超过某一规定值的平均时间间隔。
2.5.8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作用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5.9 超越概率 exceeding probability
事件发生超过某一规定值的概率。
2.5.10 可靠度 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5.11 失效概率 probability of failure
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5.12 可靠指标β reliability index β
度量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指标,可靠指标β与失效概率pf的关系为β=—Φ-1(pf),其中Φ-1(·)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反函数。
2.5.13 校准法 calibration method
通过对现存结构或构件安全系数的反演分析来确定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或构件可靠指标的方法。
2.5.14 定值设计法 deterministic method
基本变量作为非随机变量的设计计算方法。其中,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2.5.15 容许应力法 permissible(allowable)stress method
使结构或地基在作用标准值下产生的应力不超过规定容许应力的设计方法。容许应力由材料或岩土强度标准值除以某一安全系数确定。
2.5.16 单一安全系数法 single safety factor method
使结构或地基的抗力标准值与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之比不低于某一规定安全系数的设计方法。
2.5.17 概率设计法 probabilistic method
基本变量作为随机变量的设计计算方法。其中,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所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2.5.18 极限状态法 limit state method
不使结构超越某种规定的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
2.5.19 极限状态 limit states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5.20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ultimate limit states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2.5.2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2.5.22 不可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irreversibl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当产生超越正常使用要求的作用卸除后,该作用产生的后果不可恢复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5.23 可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eversibl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当产生超越正常使用要求的作用卸除后,该作用产生的后果可以恢复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5.24 分项系数 partial safety factor
在极限状态法设计中,为了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或结构构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作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
2.5.25 作用分项系数 partial safety factor for action
设计计算中,反映作用不确定性等并与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如永久作用分项系数、可变作用分项系数。
2.5.26 抗力分项系数 partial safety factor for resistance
设计计算中,反映抗力不确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
2.5.27 材料性能分项系数 partial safety factor for property of material
设计计算中,反映材料性能不定性等并与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也称材料分项系数。有时用以代替抗力分项系数。
2.5.28 设计状况 design situations
代表一定时段内实际情况的一组设计条件,设计应做到在该组条件下结构不超越有关的极限状态。
2.5.29 持久设计状况 persistent design situation
在结构使用过程中一定出现,且持续期很长的设计状况,其持续期一般与设计使用年限为同一数量级。
2.5.30 短暂设计状况 transient design situation
在结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较大,而与设计使用年限相比,其持续期很短的设计状况。
2.5.31 偶然设计状况 accidental design situation
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很小,且持续期很短的设计状况。
2.5.32 地震设计状况 seismic design situation
结构遭受地震时的设计状况。
2.5.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证 verification of ultimate limit states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2.5.34 构件承载力计算 calculation of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member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或连接因临界截面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或因过度的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所进行的计算。分构件受压、受拉、受弯、受剪、受扭、局部受压、冲切等计算。
2.5.35 抗倾覆、滑移验算 overturning or slip resistance chec-king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2.5.36 稳定计算 stability calculation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失稳所进行的分析计算。分整体失稳与局部失稳,平面内失稳与平面外失稳以及弹性状态、弹塑性状态与塑性状态失稳。
2.5.37 疲劳验算 fatigue checking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或连接在循环应力下产生累积损伤而导致材料破坏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2.5.38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证 verification of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或构件的外观变形、振动、裂缝、耐久性能等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2.5.39 变形验算 deformation checking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变形过大而不能满足规定功能要求所进行的分析计算。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验算。
2.5.40 施工阶段验算 approval analysis during construction stage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在制作、运输和安装等阶段不能满足规定功能要求所进行的有关分析计算。
2.6 作用、作用代表值和作用效应
2.6.1 单个作用 single action
可认为与结构上的其他任何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为统计独立的作用。
2.6.2 线分布力 force per unit length
施加在结构或构件单位长度上的力。
2.6.3 面分布力 force per unit area
施加在结构或构件单位面积上的力,亦称压强。
2.6.4 体分布力 force per unit volume
施加在结构或构件单位体积上的力。
2.6.5 等效均布荷载 equivalent uniform live load
结构设计时,楼面上不连续分布的实际荷载,一般采用均布荷载代替;等效均布荷载系指其在结构上所得的荷载效应能与实际的荷载效应保持一致的均布荷载。
2.6.6 永久作用 permanent action
在设计所考虑的时期内始终存在,且其量值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趋于某个限值的作用。
2.6.7 可变作用 variable action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2.6.8 偶然作用 accidental action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期很短的作用。
2.6.9 固定作用 fixed action
在结构上具有固定空间分布的作用。当固定作用在结构某一点上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其在整个结构上的作用即得以确定。
2.6.10 自由作用 free action
在结构上给定的范围内具有任意空间分布的作用。
2.6.11 静态作用 static action
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2.6.12 动态作用 dynamic action
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2.6.13 有界作用 bounded action
具有不能被超越的且可确切或近似掌握界限值的作用。
2.6.14 无界作用 unbounded action
没有明确界限值的作用。
2.6.15 多次重复作用 repeated action;cyclic action
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出现的作用。
2.6.16 低周反复作用 low frequency cyclic action
在短时间内连续若干次正负交替出现的作用。
2.6.17 自重 self weight
材料自身质量产生的重力。
2.6.18 施工荷载 site load;construction load
施工阶段施加在结构或构件上的短暂荷载。
2.6.19 土压力 earth pressure
土体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力。
2.6.20 静止土压力 earth pressure at rest
挡土墙后土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侧向土压力。
2.6.21 主动土压力 active earth pressure
刚性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2.6.22 被动土压力 passive earth pressure
刚性挡土墙向着土体向后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2.6.23 温度作用 temperature action;thermal action
结构或结构构件中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作用。
2.6.24 土工作用 geotechnical action
由岩土、填方或地下水传递到结构上的作用。
2.6.25 爆炸作用 explosion action
由爆炸通过空气或岩土产生的冲击波、压缩波等而引起的对结构的动态作用。
2.6.26 风荷载 wind load
作用在建筑物表面上的风压。
2.6.27 风振 wind induced vibration
风压的动态作用。
2.6.28 雪荷载 snow load
作用在建筑物顶面上的雪压。
2.6.29 吊车荷载 crane load
吊车吊起重物运行,对结构构件产生的竖向或水平荷载。
2.6.30 楼面、屋面活荷载 floor live load;roof live load
作用在楼面或屋面上的可变荷载,通常以等效的面分布力表示。
2.6.50 荷载布置 load arrangement
在结构设计中,对自由作用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的合理确定。
2.6.51 荷载工况 load case
为特定的验证目的,一组同时考虑的固定可变作用、永久作用、自由作用的某种相容的荷载布置以及变形和几何偏差。
2.6.52 作用组合 combination of actions;load combination
在不同作用的同时影响下,为验证某一极限状态的结构可靠度而采用的一组作用设计值。有时也称荷载组合。
2.6.53 作用的基本组合 fundamental combination of actions
对于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合。
2.6.54 作用的偶然组合 accidental combination of actions
对于偶然设计状况,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偶然作用的组合。
2.6.55 作用的地震组合 seismic combination of actions
对于地震设计状况,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地震作用的组合。
2.6.56 作用的标准组合 characteristic combination of actions;nominal combination of actions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作为作用代表值的作用组合。
2.6.57 作用的频遇组合 frequent combination of actions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对可变作用采用频遇值和准永久值作为作用代表值的作用组合。
2.6.58 作用的准永久组合 quasi-permanent combinations of actions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对可变作用采用准永久值作为作用代表值的作用组合。
2.6.59 作用的代表值 representative value of an action
极限状态设计所采用的作用值。包括作用的标准值和可变作用的伴随值。
2.6.60 作用的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n action
作用的主要代表值。可根据对观测数据的统计、作用的自然界限或工程经验确定。
2.6.61 可变作用的伴随值 accompanying value of a variable ac-tion
在作用组合中,伴随主导作用的可变作用值。可变作用的伴随值可以是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
2.6.62 可变作用的组合值 combination value of a variable ac-tion
使组合后的作用效应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其标准值作用效应的超越概率趋于一致的作用值;或组合后使结构具有规定可靠指标的作用值。可通过组合值系数(ψc≤1)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
2.6.63 可变作用的频遇值 frequent value of a variable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占设计基准期的比率较小的作用值;或被超越的频率限制在规定频率内的作用值。可通过频遇值系数(ψf≤1)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
2.6.64 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 quasi-permanent value of a vari-able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占设计基准期的比率较大的作用值。可通过准永久值系数(ψq≤1)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
2.6.65 作用的设计值 design value of an action
作用的代表值与作用分项系数的乘积。
2.6.66 作用组合值系数 coefficient for combination value of actions
设计计算中,对于可变作用项采用的一种系数,其值为作用组合值与作用标准值的比值。
2.6.67 轴向力 axial force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当法向力通过截面形心时,称轴心力。
2.6.68 剪力 shear force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2.6.69 弯矩 bending moment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2.6.70 扭矩 torque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所构成的力偶矩。
2.6.71 应力 stress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2.6.72 正应力 normal stress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前者称拉应力,后者称压应力。
2.6.73 剪应力 shear stress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切向力,也称切应力。
2.6.74 主应力 principal stress
物体内任一点剪应力为零的主截面上的正应力,对三维体系存在三个正交的主应力。
2.6.75 预应力 prestress
在结构或构件承受其他作用前预先施加的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2.6.76 位移 displacement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置的改变,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前者称线位移,后者称角位移。
2.6.77 挠度 deflection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结构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由挠曲引起垂直于轴线或中面方向的线位移。
2.6.78 变形 deformatio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
2.6.79 弹性变形 elastic deformatio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的可恢复变形。
2.6.80 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的不可恢复变形。
2.6.81 应变 strai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种应力所产生相应的单位变形。
2.6.82 线应变 linear strai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单位长度上的拉伸或压缩变形。前者称拉应变,后者称压应变,对应于正应力的线应变亦称正应变。
2.6.83 剪应变 shear strai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处两个正交面夹角的变化量,也称切应变。
2.6.84 主应变 principal strain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处与主应力对应的最大或最小正应变。当为拉应变时称主拉应变,当为压应变时称主压应变。
2.6.85 极限应变 ultimate strain
材料受力后相应于最大应力的应变。
2.6.86 设计限值 limiting design value
结构或构件设计时所采用的作为极限状态标志的应力或变形等的界限值。
2.6.8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环境对结构产生的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不利影响。环境影响会引起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降低结构的安全性或适用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6.88 动力系数 dynamic coefficient
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或构件,按静力设计时所采用的系数,其值为结构或构件的最大动力效应与相应的静力效应的比值。
2.6.89 基本雪压 reference snow pressure
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
2.6.90 基本风压 reference wind pressure
风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的风速,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按贝努利公式确定的风压。
2.6.91 地面粗糙度 terrain roughness
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
2.6.92 气温 shade air temperature
在标准百叶箱内测得并按小时定时记录的温度。
2.6.93 基本气温 reference air temperature
气温的基准值,取50年一遇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根据历年最高温度月内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最低温度月内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经统计确定。
2.6.94 初始温度 initial temperature
结构在施工的某个特定阶段,形成整体约束结构系统时的温度,也称合拢温度。
2.7 材料、材料性能和结构抗力
2.7.1 结构材料 structural materials
用于制作结构的人造或天然材料。分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以及由上述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2.7.2 混凝土 concrete
由水泥或其他胶结料等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而成的先可塑后硬化的结构材料。需要时可另加掺合料或外加剂。
2.7.3 砌体 masonry
由砖、石块或砌块等块体与砂浆或其他胶结料砌筑而成的结构材料。
2.7.4 木材 timber
结构用的原木或经加工而成的方木、板材、胶合木等的总称。
2.7.5 钢材 steel
结构用的型钢、钢板、钢管、带钢或薄壁型钢,以及钢筋、钢丝和钢绞线等的总称。
2.7.6 结构的材料性能 property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材料固有的和受外界各种作用后所呈现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能。
2.7.7 材料力学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材料在规定的受力状态下所产生的压缩、托伸、剪切、弯曲、疲劳和屈服等性能。
2.7.8 弹性模量 modulus of elasticity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状态下其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正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2.7.9 剪变模量 shear modulus
材料在单向受剪且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剪应力与对应的剪应变的比值。
2.7.10 变形模量 modulus of deformation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且应力和应变呈非线性或部分线性、部分非线性关系时,截面上正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2.7.11 泊松比 Poisson ratio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比值。
2.7.12 线膨胀系数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材料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以规定常温下的长度为基准,随温度增高后的伸长率和温度增量的比值。
2.7.13 混凝土收缩 shrinkage of concrete
在混凝土凝固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构件尺寸随时间推移而缩小的现象。
2.7.14 混凝土徐变 creep of concrete
在持久作用下混凝土构件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应变。
2.7.15 混凝土碳化 carbonation of concrete
混凝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渗入而导致碱度降低的现象。当碳化深度超过混凝土保护层会引起钢筋锈蚀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7.16 应力松弛 relaxation of prestressed steel
受拉预应力筋在恒定温度下,拉应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2.7.17 承载力 load-bearing capacity
结构或构件所能承受最大内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内力。
2.7.18 受压承载力 compressive 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轴向压力。
2.7.19 受拉承载力 tensile 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轴向拉力。
2.7.20 受剪承载力 shear 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剪力。
2.7.21 受弯承载力 flexural 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弯矩。
2.7.22 受扭承载力 torsional 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扭矩。
2.7.23 疲劳承载力 fatigue capacity
结构构件在规定的作用重复次数下所能承受的最大重复作用的能力。
2.7.24 强度 strength
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其值为在一定的受力状态或工作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7.25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 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2.7.26 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2.7.27 抗剪强度 shear 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2.7.28 抗弯强度 flexural strength
材料在受弯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或压应力。
2.7.29 屈服强度 yield strength
钢材在受力过程中,荷载不增加或略有降低而变形持续增加时,所受的恒定应力。对受拉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钢材,则为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标距长度0.2%时的应力。
2.7.30 疲劳强度 fatigue strength
材料在规定的作用重复次数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重复应力幅值。
2.7.31 刚度 stiffness;rigidity
结构或构件抵抗单位变形的能力。
2.7.32 截面刚度 rigidity of section
截面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材料弹性模量或剪变模量与相应的截面惯性矩或截面面积的乘积。
2.7.33 构件刚度 stiffness of structural member
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构件上的作用所引起的内力与其相应的构件变形的比值。
2.7.34 构件抗拉(抗压)刚度 tensile(compressive)stiff-ness of member
施加在受拉(受压)构件上的轴向力与其引起的拉伸(压缩)变形的比值。
2.7.35 构件抗弯刚度 flexural stiffness of member
施加在受弯构件上的弯矩与其引起的曲率的比值。
2.7.36 构件抗剪刚度 shearing stiffness of member
施加在受剪构件上的剪力与其引起的正交夹角的比值。
2.7.37 构件抗扭刚度 torsional stiffness of member
施加在受扭构件上的扭矩与其引起的扭转角的比值。
2.7.38 结构侧移刚度 lateral displacement stiffness of struc-ture
结构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结构上的水平力与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
2.7.39 楼层侧移刚度 lateral displacement stiffness of storey
楼层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楼层的水平力与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
2.7.40 抗裂度 cracking resistance
结构或构件抵抗开裂的能力。
2.7.41 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structural integrity;structural ro-bustness
当发生火灾、爆炸、撞击或人为错误等偶然事件时,结构整体能保持稳固且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的能力。
2.7.42 连续倒塌 progressive collapse
初始的局部破坏,从构件到构件扩展,最终导致整个结构倒塌,或与起因不相称的一部分结构倒塌。
2.7.43 极限变形 ultimate deformation
结构或构件在规定的极限状态下所能产生的某种变形。
2.7.44 构件变形容许值 allowable value of deformation of structural member
结构构件达到某一极限状态时所能允许的最大变形值。
2.7.45 构件挠度容许值 allowable value of deflection of structural member
由结构构件的使用功能、非结构构件的影响以及观感因素等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所确定的竖向位移限值。
2.7.46 稳定性 stability
结构或构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2.7.47 空间工作性能 spatial behaviour
结构在承受作用情况下的整体工作能力。
2.7.48 脆性破坏 britt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的破坏类型。
2.7.49 延性破坏 ducti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的破坏类型。
2.7.50 材料性能的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 material property
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性能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或材料性能的名义值。
2.7.51 材料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结构构件设计时,表示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材料强度值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规定的分位数确定。分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疲劳和屈服强度标准值。
2.7.5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cubic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一批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的0.05分位值。该值为结构构件设计中表示该批混凝土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也简称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2.7.5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concrete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根据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轴心抗压强度,按规定的概率分布分位值确定的强度值。其值一般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经相应换算得到。
2.7.54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con-crete tensile strength
根据混凝土受拉标准试件或经换算的混凝土劈裂受拉试件的抗拉强度,按规定的概率分布分位数确定。其值一般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经相应换算得到。
2.7.55 钢材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rength of steel
结构构件设计中,表示钢材强度的基本代表值。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屈服点)或极限抗拉强度确定。
2.7.56 砌体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sonry strength
由各类块体和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按公式计算出各类砌体的强度平均值并规定其相应的变异系数,再通过强度平均值与标准值的规定关系所得到的砌体强度基本代表值。分砌体抗压、轴心抗拉、弯曲抗拉和抗剪强度标准值。
2.7.57 材料性能的设计值 design value of a material property
材料性能的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所得的值。
2.7.58 材料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grades)of materials
根据规定的强度值所划分的材料级别。
2.7.59 混凝土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grades)of concrete
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强度级别。
2.7.60 普通钢筋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grades)of steel bar
根据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级别。
2.7.61 预应力筋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grades)of pres-tressed tendon
根据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级别。
2.7.62 钢材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 of structural steel
按冶金部门规定的钢材牌号划分的强度级别。
2.7.63 块体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 of masonry units
根据各类砌体的块体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或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平均值与最小值综合评定所划分的强度级别。
2.7.64 砂浆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 of mortar
根据砌筑砂浆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所划分的强度级别。
2.7.65 木材强度等级 strength classes of structural timber
根据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划分的木材强度级别。
2.7.66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 geomet-rical parameter
设计规定的几何参数公称值或几何参数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
2.7.67 几何参数的设计值 design value of a geometrical pa-rameter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增加或减少一个几何参数的附加量所得的值。
2.8 几何参数和常用量程
2.8.1 结构总高度 total height of structure
室外地面与结构或构筑物顶部之间的竖向距离。
2.8.2 结构总宽度 total breadth of structure
建筑平面短轴方向的最大尺寸。
2.8.3 结构总长度 total length of structure
建筑平面长轴方向的最大尺寸。
2.8.4 层高 storey height
两相邻层楼面之间的竖向距离。
2.8.5 计算高度 effective height
计算时按规定所取的结构构件截面高度尺寸或竖向构件的高度尺寸。
2.8.6 净高 net height
结构构件上下支承之间的最小竖向距离。
2.8.7 截面高度 height of section
一般指构件正截面在弯矩作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2.8.8 截面宽度 breadth of section
一般指构件正截面在与高度相垂直方向上的某一尺寸。
2.8.9 截面厚度 thickness of section
一般指构件薄壁部分截面边缘间的尺寸。
2.8.10 截面直径 diameter of section
圆形截面通过圆心的弦长。
2.8.11 截面周长 perimeter of section
截面边缘线的总长度。
2.8.12 截面面积 area of section
截面边缘线所包络的材料平面面积。
2.8.13 截面面积矩 moment of area of section
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乘积的积分。
2.8.14 截面惯性矩 second moment of area of section
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
2.8.15 截面极惯性矩 polar second moment of area of section
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垂直于截面的某一指定点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
2.8.16 截面模量 section modulus
截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与截面上最远点至形心轴距离的比值,也称抵抗矩。
2.8.17 截面回转半径 radius of gyration of section
截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除以截面面积的商的正二次方根。
2.8.18 偏心距 eccentricity
偏心受力构件中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形心的距离。
2.8.19 偏心率 eccentricity ratio
偏心构件的偏心距与截面高度或截面核心距的比值。
2.8.20 长度 length
结构或构件长轴方向的尺寸。
2.8.21 计算长度 calculated length(effective length)
计算时按规定所取的结构构件纵轴方向的尺寸。
2.8.22 跨度 span
结构或构件两相邻支承间的距离。
2.8.23 计算跨度 calculated span
计算时按规定所取结构构件的两相邻支承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8.24 净跨度 net span
结构构件两相邻支承之间的最小距离。
2.8.25 矢高 rise
拱轴线的顶点至拱趾连线的竖直距离,或一般壳中面的顶点至壳底面的竖直距离。
2.8.26 长细比 slenderness ratio
构件的计算长度与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
2.8.27 钢筋间距 spacing of bars
钢筋纵轴线之间的距离。
2.8.28 箍筋间距 spacing of stirrups
沿构件纵轴线方向箍筋轴线之间的距离。
2.8.29 箍筋肢距 spacing of stirrup legs
同一截面内箍筋的相邻两肢轴线之间的距离。
2.8.30 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2.9 连接和构造
2.9.1 连接 connection
构件间或杆件间以某种方式的结合。
2.9.2 铰接 hinged connection
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而不能传递弯矩的连接方式。
2.9.3 刚接 rigid connection
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又能传递弯矩的连接方式。
2.9.4 柔性连接 flexible connection
能传递竖向力、水平力和部分弯矩且容许有一定变形的连接方式。
2.9.5 节点 joint
构件或杆件相互连接的部位。
2.9.6 系梁 tie beam
将结构中主要构件相互拉结以增强结构整体性而不必计算的梁式构件,又称拉梁。
2.9.7 构造要求 detailing requirements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证结构安全或正常使用,在构造上考虑各种难以分析计算因素,一般不通过计算而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措施。
2.9.8 结构构件起拱 camber of structural member
结构构件在制作时预先做成与作用效应相反方向的挠度,又称反拱。
2.9.9 构造配筋 detailing reinforcement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不经计算而按规定要求设置的纵向钢筋或箍筋等。
2.9.10 纵向钢筋 longitudinal steel bar
平行于混凝土构件纵轴方向所配置的钢筋。配置于截面受压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压钢筋;配置于截面受拉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拉钢筋。
2.9.11 横向钢筋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或间接钢筋。
2.9.12 弯起钢筋 bent-up steel bar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下部(或上部)纵向受拉钢筋,按规定的部位和角度弯至构件上部(或下部)后,并满足锚固要求的钢筋。
2.9.13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要的长度。
2.9.14 钢筋连接 splice of reinforcement
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
2.9.15 预埋件 embeded parts
预先埋置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用于结构构件之间相互连接和传力的钢连接件。
2.9.16 伸缩缝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joint
为减轻材料胀缩变形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2.9.17 沉降缝 settlement joint
为减轻或消除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2.9.18 防震缝 seismic joint
为减轻或防止由地震作用引起相邻结构单元之间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2.9.19 止水 sealing;seal;water stop
在建筑物各相邻部分或分段接缝间设置的用以防止接缝渗漏的设施。
2.10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10.1 工程抗震 earthquake engineering
以减轻地震灾害为目的的工程理论和实践。
2.10.2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10.3 抗震设防 seismic precaution
各类工程结构按照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针对可能遭遇的地震危害性所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的防御措施。
2.10.4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0.5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
衡量抗震没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没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2.10.6 抗震设防水准 seismic design level
为达到不同抗震设防目标,确定的设计地震动超越概率。
2.10.7 抗震设防区 seismic precautionary zone
可能发生地震灾害,按规定需要采取抗震措施的地区。
2.10.8 抗震设防区划 seismic precautionary zoning
根据地震小区划、城市或工矿企业的规模及其相应的重要性所制定的供抗震设防用的地震分区规划图。其内容包括地震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土地利用分区和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等。
2.10.9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precautionary category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作的设防类别划分。现分为特殊设防类(简称甲类)、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和适度设防类(简称丁类)。
2.10.10 地震作用 seismic 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10.11 综合抗震能力 compound seismic capability
整个工程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0.12 设计地震动 design ground motion
在抗震设计、结构反应分析和结构振动试验中所采用的地震动物理量。
2.10.13 多遇地震 frequently occurred earthquake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2.10.14 设防地震 precautionary earthquake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当用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动时,称为基本烈度。
2.10.15 罕遇地震 seldomly occurred earthquake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重现期为1641~2475年)的地震动。
2.10.16 设计地震动参数 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2.10.17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
2.10.18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seismic effect coefficient curve
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反应谱,以加速度反应谱和重力加速度的比值表示。
2.10.19 设计特征周期 design characteristic period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2.10.20 场地类别 site class
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2.10.21 结构动力特性 dynamic properties of structure
表示结构动力特征的基本物理量,一般指结构的自振周期或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
2.10.22 抗震设计 seismic design
对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一种专业设计,一般包括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等方面。
2.10.23 抗震等级 seismic grade;anti-seismic grade
根据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场地类别将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抗震设计,以体现在同样烈度下不同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不同场地条件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2.10.24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struc-ture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2.10.25 抗震措施 seismic 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0.26 抗震构造措施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10.27 结构抗震性能 earthquake resistant behavior of struc-ture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刚度及破坏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10.28 基本周期 fundamental period
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2.10.29 基本振型 fundamental mode
多自由度体系和连续体自由振动时,最小自振频率所对应的振动变形模式,又称第一振型。
2.10.30 抗震计算方法 seismic analysis;seismic calculation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分为静力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和时程分析法。
2.10.31 结构影响系数 influential coefficient of structure
使用该系数对设防烈度下的弹性反应谱进行折减,得出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然后对结构进行弹性分析。该系数反映了实际结构与弹性体系的差异。
2.10.32 位移放大系数 displacement magnification factor
结构的实际最大侧移与按假想弹性计算的位移的比值。
2.10.33 位移延性系数 displacement ductility factor
结构或构件在侧向力作用下规定的极限位移与屈服位移的比值。
2.10.34 内力调整系数 adjustment coefficient of internal force
为了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延性设计要求,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根据结构抗震计算内力分析的结果。有意识地增大关键部位的设计内力,使竖向构件的屈服迟于水平构件的屈服、剪切破坏迟于弯曲破坏,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2.10.35 地震作用效应 seismic action effect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内力或变形等。
2.10.36 二阶段设计 two-stage design
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抗震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设计。
2.10.37 弹性抗震设计 elastic seismic design
以结构构件在地震时保持弹性工作状态为衡量指标的设计。
2.10.38 延性抗震设计 seismic ductility design
以结构构件自身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并以延性为衡量指标的抗震设计。
2.10.39 能力设计 capacity design
以整个结构所具有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指标的设计。它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使结构在大震时产生预期的塑性屈服机制,形成能力保护构件和耗能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2.10.40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结构的设计准则由一系列可以实现的结构性能目标来表示,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实现结构预定功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10.41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以结构预期的地震目标位移或目标延性为衡量指标的设计。
2.10.42 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以结构预期的地震耗能能力为衡量指标的设计。
2.10.43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seismic design
对主体结构以外的构件及其附属的机电、管道等设备,以及它们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所进行的专门的抗震设计。
2.10.44 抗震结构体系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
用以承担地震作用的各种结构体系的总称。主要功能为承担侧向地震作用。
2.10.45 抗震结构整体性 integral behavior of seismic struc-ture
通过加强构件间的连接来充分发挥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一种抗震概念设计要求。
2.10.46 抗侧力体系 lateral resisting system
抗御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的结构体系。
2.10.47 结构振动控制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通过在结构上施加子系统或耗能隔振装置以抵御外界荷载的作用,从而能动地操纵结构性态的主动积极的结构对策。结构振动控制按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和激励以及结构反应的信号,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类。
2.10.48 被动控制 passive control
不需要外部提供能源,仅依靠结构与控制系统内部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控制方法。
2.10.49 主动控制 active control
通过施加与振动方向相反的控制力来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控制方法。
2.10.50 半主动控制 semi-active control
利用控制机构来主动调节结构内部参数,使结构参数处于最优状态的控制方法。常见的半主动控制系统有主动调谐参数质量阻尼系统(ATMD)、可变刚度系统(AVS)、可变阻尼系统(AVD)、变刚度变阻尼系统(AVSD)等。
2.10.51 混合控制 hybrid control
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或智能控制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控制方式,同时施加在同一结构上的结构减振控制形式。
2.10.52 消能减震 energy dissipation and earthquake response reduction
利用特制减震构件或耗能装置,使之在地震时大量耗散进入结构体系的能量以减轻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
2.10.53 阻尼器 damper
安置在结构系统上,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并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
2.10.54 隔震 seismic isolation
利用隔震体系,设法阻止或减少地震能量进入被隔震体,从而达到降低被隔震体地震反应的强度。
2.10.55 隔震装置 isolation device
对各种安装于建筑中的阻断地震能量向上传播的支座的总称。
2.10.56 抗震鉴定 seismic appraisal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0.57 抗震加固 seismic retrofit for engineering;seismic strengthening for engineering
使现有建筑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和施工。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3.1 结构术语
3.1.1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组成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基础在内的承重体系,为房屋建筑结构的简称。对组成建筑结构的构件、部件,当其含义不致混淆时,亦可统称为结构。
3.1.2 建筑结构单元 building structural unit
房屋建筑结构中,由伸缩缝、沉降缝或防震缝隔开的区段。
3.1.3 砖混结构 masonry-concrete structure
由砖、石、砌块砌体制成竖向承重构件,并与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3.1.4 砖木结构 masonry-timber structure
由砖、石、砌块砌体制成竖向承重构件,并与木楼盖、木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3.1.5 墙板结构 wall-slab structure
由竖向构件为墙体和水平构件为楼板和屋面板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3.1.6 板柱结构 siab-column structure
由水平构件为板和竖向构件为柱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3.1.7 框架结构 frame structure
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3.1.8 延性框架 ductile frame
梁、柱及其节点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并能满足侧向变形要求的框架。
3.1.9 剪力墙结构 shearwall structure
由剪力墙组成的能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3.1.10 框架-剪力墙结构 frame-shearwall structure
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3.1.11 板柱-剪力墙结构 slab-column shearwall structure
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框架与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3.1.12 框架-支撑结构 braced frame structure
由框架和支撑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3.1.13 巨型结构 mega structure
由巨柱、巨梁、巨支撑构成的主结构与常规结构构成的次结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3.1.14 冷弯轻钢结构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system;light gage framing system
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组成的低层房屋结构体系,其中以轻钢墙柱、底梁、顶梁、拉条组成墙体框架,以轻钢搁栅、檩条作为楼盖、屋盖等承重构件。
3.1.15 拱结构 arch structure
由拱作为承重体系的结构。
3.1.16 折板结构 folded-plate structure
由多块条形或其他外形的平板组合而成的具有承重、围护功能的薄壁空间结构。
3.1.17 壳体结构 shell structure
由各种形状的曲面板与梁、拱、桁架等边缘构件组成的大跨度覆盖或围护的空间结构。
3.1.18 空间网格结构 space frame;space latticed structure
网架结构和网壳结构等空间结构的统称。
3.1.19 网架结构 space truss structure
由多根杆件按一定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大跨度覆盖的空间结构,主要承受整体弯曲内力。
3.1.20 网壳结构 latticed shell structure;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
按一定规律布置的杆件通过节点连接而形成的曲面状空间杆系或梁系结构,主要承受整体薄膜内力。
3.1.21 立体桁架结构 spatial truss structure
由上弦、腹杆与下弦杆构成的剖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格构式桁架结构。
3.1.22 索结构 cable structure
由拉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而形成的预应力结构体系。
3.1.23 悬索结构 cable-suspended structure
以一定曲面形式,由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组成的结构体系。
3.1.24 斜拉索结构 cable-stayed structure
由立柱(塔桅)、斜拉索与其他构件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
3.1.25 张弦结构 string structure
由梁、桁架、拱架、网壳等上弦、竖向撑杆或拉杆与下弦索组成的结构体系。
3.1.26 膜结构 membrane structure
由膜材及其支承构件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3.1.27 张拉膜结构 tensile membrane structures
以一定曲面形式,对膜材通过索等边缘构件施加预应力而构成的膜结构。
3.1.28 气承式膜结构 pneumatic structure;air supported structure
在由膜材覆盖的建筑中,通过充气形成的膜材内外压力差而保持建筑形体的膜结构。
3.1.29 充气结构 inflatable structures
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分气承式和气管式两种结构形式。
3.1.30 筒体结构 tube structure
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能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筒体分为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围成的框筒等。
3.1.31 框架-筒体结构 frame-tube structure
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的一般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3.1.32 单框筒结构 framed tube structure
有外围密柱框筒与内部一般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3.1.33 框架-核心筒结构 frame-corewall structure
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结构。
3.1.34 筒中筒结构 tube in tube structure
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筒体结构。
3.1.35 成束筒结构 bundled tube structure
由若干并列筒体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3.1.36 悬挂结构 suspended structure
将楼(屋)盖荷载通过吊杆传递到竖向承重体系的建筑结构。
3.1.37 核心筒悬挂结构 core tube supported suspended struc-ture
由中央薄壁筒作为竖向承重体系的悬挂结构。
3.1.38 多筒悬挂结构 multi-tube supported suspended struc-ture
由多个薄壁筒组成竖向承重体系的悬挂结构。
3.1.39 连体结构 towers linked with connective structure(s)
除裙楼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的结构。
3.1.40 多塔楼结构 multi-tower structure with a common po-dium
未通过结构缝分开的裙楼上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的结构。
3.1.41 高耸结构 high-rise structure
高度大,水平横向剖面相对小,并以水平荷载控制设计的结构。分自立式(塔式)结构和拉线式(桅式)结构两大类。
3.1.42 水塔 water tower
由水柜和支筒或支架等组成承重体系,用于储水和配水的高耸构筑物。
3.1.43 烟囱 chimney
由筒体等组成承重体系,将烟气排入高空的高耸构筑物。
3.1.44 贮仓 silos
由竖壁和斗体等组成承重体系,用于贮存松散的原材料、燃料或粮食的构筑物。
3.2 构件和部件
3.2.1 屋盖 roof system
在房屋顶部,用以承受各种屋面作用的屋面板、檩条、屋面梁或屋架及支撑系统组成的部件或以拱、网架、薄壳和悬索等大跨空间构件与支撑边缘构件所组成的部件的总称。分平屋盖、坡屋盖、拱形屋盖等。
3.2.2 屋面板 roof plate;roof board;roof slab
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板。
3.2.3 屋面檩条 roof purlin
将屋面板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屋面梁、屋架或承重墙上的梁式构件。
3.2.4 托架(托梁) bracket
支承中间屋架的桁架(梁)。
3.2.5 屋面梁 roof girder
将屋盖荷载传递到墙、柱、托架或托梁上的梁。
3.2.6 屋架 roof truss
将屋盖荷载传递到墙、柱、托架或托梁上的桁架式构件。如三角形屋架、梯形屋架、多边形屋架、拱形屋架、空腹屋架等。
3.2.7 天窗架 skylight truss;monitor frame
在屋架上设置供采光和通风用并承受与屋架有关作用的桁架或框架。
3.2.8 屋盖支撑系统 roof-bracing system
保证屋盖整体稳定并传递纵横向水平力而在屋架间设置的各种连系杆件的总称。如横向水平支撑、纵向水平支撑、竖向支撑、系杆等。
3.2.9 网架 space truss;space grid
由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的主要承受整体弯曲内力的大跨度空间构件或部件。
3.2.10 网壳 latticed shell;reticulated shell
由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或由梁构成,主要承受整体薄膜内力的大跨度空间构件或部件。
3.2.11 立体桁架 spatial truss
由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构成的剖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格构式桁架构件或部件。
3.2.12 悬索 space suspended cable
由柔性拉索与边缘构件组成的大跨空间构件或部件。
3.2.13 薄壳 thin shell
由曲面形薄板与边缘构件组成的大跨空间构件或部件。按中面形状分球壳、圆柱壳、双曲面壳、圆锥壳、扁壳和旋转壳等。
3.2.14 楼盖 floor system
在房屋楼层间用以承受各种楼面作用的楼板、次梁和主梁等所组成的部件总称。
3.2.15 楼板 floor plate;slab
直接承受楼面荷载的板。
3.2.16 次梁 beam;secondary beam
将楼面荷载传递到主梁上的梁。
3.2.17 主梁 girder;main beam
将楼盖荷载传递到柱、墙上的梁。
3.2.18 井字梁 cross beam
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又称交叉梁或格形梁。
3.2.19 等截面梁 uniform cross-section beam
沿杆件纵轴方向横截面尺寸不变的梁。分矩形、T形、I形、倒T形、扁形梁等。
3.2.20 变截面梁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beam
沿杆件纵轴方向横截面尺寸变化的梁。
3.2.21 过梁 lintel
设置在门窗或孔洞顶部,用以传递其上部荷载的梁。
3.2.22 吊车梁 crane girder
承受吊车轮压所产生的竖向荷载和纵、横向水平荷载并考虑疲劳影响的梁。
3.2.23 承重墙 load-bearing wall
直接承受外加作用和自重的墙体。
3.2.24 结构墙 structural wall
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剪力墙、抗震墙等。
3.2.25 非承重墙 non-load-bearing wall;partition
主要起围挡或分割空间作用。不承受自重以外的竖向荷载,结构设计不作为受力构件考虑的墙体,也称自承重墙。
3.2.26 等截面柱 constant cross-section column
沿高度方向水平截面尺寸不变的柱。
3.2.27 变截面柱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column
沿高度方向水平截面尺寸变化的柱。
3.2.28 阶形柱 stepped column
沿高度方向分段改变水平截面尺寸的柱。分单阶柱、双阶柱和多阶柱。
3.2.29 抗风柱 wind-resistant column
为承受风荷载而在房屋山墙处设置的柱。
3.2.30 柱间支撑 column bracing
为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提高侧向刚度和传递纵向水平力而在相邻两柱之间设置的连系杆件。
3.2.31 楼梯 stair
由包括踏步板、栏杆的梯段和平台组成的沟通上下不同楼面的斜向部件。分板式楼梯、梁式楼梯、悬挑楼梯和螺旋楼梯等。
3.2.32 组合构件 composite memb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整体受力构件。
3.2.33 钢管混凝土构件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member
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整体受力构件。
3.2.34 组合屋架 composite roof truss
用钢材作拉杆并以木材或钢筋混凝土作压杆组成的屋架。
3.2.35 下撑式组合梁 down-stayed composite beam
用型钢或圆钢作下部拉杆并以钢筋混凝土作上部压杆组成的下撑式梁。
3.2.36 压型钢板楼板 composite floor with profiled steel sheet
在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组成的楼板。
3.2.37 组合楼盖 composite floor system
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压型钢板楼板与型钢梁或板件组合的型钢梁组成的楼盖。
3.2.38 转换结构构件 structural transfer member
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形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梁亦称为框支梁。
3.2.39 转换层 transfer story
设置转换结构构件的楼层,包括水平结构构件及其以下的竖向结构构件。
3.2.40 加强层 story with outriggers and/or belt members
设置连接内筒与外围结构的水平伸臂结构(梁或桁架)的楼层,必要时还可沿该楼层外围结构设置带状水平桁架或梁。
3.2.41 无筋砌体构件 masonry member
由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体制成的承重构件。
3.2.42 配筋砌体构件 reinforced masonry member
由配置受力的钢筋或钢筋网的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制成的承重构件。
3.2.43 结构缝 structural joint
根据结构设计需求而采取的分割混凝土结构的间隔的总称。
[…] 结构矛盾:作用效应 VS 结构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