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G涡轮机工厂 AEG Turbine Factory

彼得·贝伦斯 Peter Behrens 1909 类似的失重效果也出现在20世纪初的许多德国建筑产品之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彼得·贝伦斯1909年设计的德国总电力公司透平机车间。在这个独特的建筑中,粗壮的埃及式角墩在到达本应由它支撑的屋顶前嘎然而止。在这里,建构与非建构的并存赫然在目:一方面是沿贝里辛根大街的一系列具有本体意义的建构性铰接钢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是以再现为目的的非建构性质的角墩,这是一个现浇钢筋混凝土墩柱,承担自身的重量自然绰绰有余,却显然未能真正起到支撑悬挑式屋顶的表现作用。 在贝伦斯意欲表现技术的象征力量的建筑中,出现这种概念上的含混现象多少有些讽刺意味,如果考虑到他在1908年的一篇题为《何为纪念性艺术?)(What is Monumental Art?)的文章中曾经将建筑历史视为权力的奴役史的话,那么情况就更是如此。也许,贝伦斯的文化心理本身就是含混不清的。他热切渴望将他的车间外壳设计成一种“隐秘的古典主义仓屋”,为的是表达某种后来被恩斯特·容格尔(Ernst Junger)①称为“劳动者形象”(the gestalt of the worker)的东西,或者说,一种在农村劳动者向需要高度技巧的无产者转化过程中通过契约向工业寡头(the industrial Kartel)出卖劳力的劳动者的“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Kenneth Framp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