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离宫 Katsura Imperial Villa

1620年-1624年 与幕府将军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在发展自己的政治野心的过程中,创造了华丽的权力展示,老一辈的贵族家庭,现在基本上被剥夺了权力,开始接受一种内省和伪乡村美学的影响,禅宗佛教的理想。 这种新美学最著名的例子是桂离宫(Katsura Imperial Villa),现在许多现代建筑师认为它是日本建筑的精髓。 它是由贵族Toshihito(1579-1629)和他的儿子Toshitada(1619-1662)建造的。设计的基础是礼仪茶室。在17世纪,上茶和饮茶已经成为宫廷仪式中奢华仪式的中心,注重展示高品质的茶具,颁奖仪式往往会抢在茶本身的风头。 16世纪后半叶,银kakuji禅僧的赞助人Sen no...

二条城 Nijo Castle

如果姬路在纵向上体现了幕府将军的军事权威,那么位于京都中心的二条城(1601-1603)的宁丸宫(1569)就是通过精心编排的等候室和会议厅的切分,在社会上展示这种权威的。由德川幕府将军Ieyasu建造的Nijo-jo宫殿是该地区所有将军都必须前来拜谒的地方。从1624年到1626年,这座宫殿被重新设计,为1626年天皇Go Mizuno的访问做准备,这是天皇首次访问幕府将军的宫殿。新设计由京都负责政府项目的木匠大师中井正原子(Nakai Masatomo)负责协调。 一座带护城河的高石墙环绕着这个500米×400米的遗址,包含两个院落,每个院落都在自己的围墙内:一个是城堡(现在已被摧毁),另一个是宫殿。宫殿的顶部是一系列巨大的粘土瓦屋顶,以不同的角度连接在一起。大部分木制品都没有油漆。入口通过南面院墙的一扇门,进入一个庭院,庭院里还有另外两个入口,一个通向左边的散步花园,另一个通向宫殿,就在正前方,但离轴线不远。大门后面的墙向后退,暗示着庭院隐藏的深度的存在,而花园的墙是倾斜的,使用透视来创造一个更大空间的幻觉。Tozamurai(等候室和政府办公室)、Shikidai(次要观众空间)和Ohiroma(主要观众空间)是宫殿的三座主要建筑。除此之外,还有黑幕府,是为幕府将军的非正式听众准备的,以及皇室官邸黑幕府。在后面(北部)还有一个带有厨房和浴室的服务性建筑,通过走廊网络与主体结构相连。在平面图中,宫殿的功能是一系列由对角脊柱组织的层次——一个走廊,定义了花园和内部空间之间的边界。 四幢建筑的主要空间与这条走廊相连。活动屏风可以用来关闭或打开宫殿或宫殿走廊的任何部分。这条花园走廊的每一块木板上都装有细小的铁弹簧,即使是在最轻的台阶上,弹簧也吱吱作响。这样,当屏风关上时,里面的人就能随时知道外面是否有人,或者幕府将军是否走近。

阿尔罕布拉宫 Alhambra

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庭是这样的空间中最能让人产生联想的一个。它的周围是一圈拱廊,由柱子和拱券形成了-种装饰,它们像林间的树叶一样起到了过滤阳光的作用。从这些拱廊中看外面阳光明媚的草坪,可以看到动物们聚集在水边。草坪的周围对于远处的拱廊来说是次要的避难所﹔它们的后面是更加安全的、更加黑暗也更加茂密的树林中私密的、光线柔和的室内。和索尔兹伯里一样,阿尔罕布拉宫也是一个与基地非常协调的例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座建筑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它包含了.与伊斯兰以及它的历史有着紧密关系的符号和信息。但是作为一个视野-避难所并置的例子,它不是建立在对某种文化的适应或者认知的内容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普遍的、直接的情感反应之上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不仅体现了穆斯林的特色,而是表现了全人类的诉求。 在索尔兹伯里的修道院和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庭中,我们基本上就处于避难所和视野之间的结合部﹔我们所处的位置让人联想起拉尼尔的诗:“我被吸引到了丛林的边缘。”19世纪的诗人描绘的景象和中世纪建筑师的直觉得到了现代的行为科学家的证实:心理学家史蒂芬·卡普兰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把“丛林的边缘”定义成人类先天选择的场所。“很明显,我们既不喜欢呆在露天也不喜欢呆在树林里。这些对立的元素最终在丛林的边缘实现了各自的权力。生态学家指出,这样的区域是生命形式最丰富的地方﹔同时它也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 格朗特·希尔德布兰德 Grant Hildebrand《建筑愉悦的起源》 水流与台阶 由于把水引入石砌台阶踏步,形成沿小水道逐步跌落的小瀑布,这些阿尔汗布拉宫的台阶产生了独特的形式。水面的反光和水流的声音强化了逐步下跌的形象,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由台阶构成的步行设施,一下子变成了吸引人注意的特别的东西但是,不仅我们对于踏步这种现象的意识变得更为敏锐,而且,水的这一现象通过这一巧妙的结合得到了加强。空见惯的水流在这一特别的形式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们的注意。 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of Reims

巴黎圣母院是最伟大的哥特建筑,虽然不一定是所有省里最好的。尽管如此,我的心在一瞬间就会被它俘获。那庞大的体量、惊人的高度、中殿里览无余的视野超越了我的想象力。片刻间我仿佛迷失在它的雄伟与壮丽中。稍稍定神之后,我便仔细考察它的细节,发现了无数奇怪的地方,但我想那都是时代的错。细察完毕,我又回到那令我肃然起敬的地方。中殿在我心中恢宏的印象让我不由得慨叹:“多少谬误,又多么伟大!” 马克-安东尼·洛吉耶 Marc-Antoine Laugier

施派尔大教堂 Speyer Cathedral

罗曼式教堂还因为结构方法不完善而带来了其他的缺点。例如:中厅两侧的支柱大小相间,开间发券大小套叠,形式不够单纯;用了骨架券后,每个间的十字拱顶因对角直径较大的券高于四边直径较小的券而中央隆起,空间不够简洁;东端圣坛和它后面的环廊、礼拜室,由于形状复杂,不易用筒形拱或十字拱覆盖,等等。 陈志华 Chen Zhihua 在施派尔教堂的早期形式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至关重要的罗马风元素:开间体系以及由方柱、壁柱和半圆柱所组成的强有力的、突出的墙壁体系,它所创造的效果就是一个庞大的多层石质体量神奇地从地面上升起。 马文·特拉亨伯格 Marvin Trachtenberg

伊斯法罕清真寺 Mosque of Isfahan

公元1088年 在西方建筑中强调的是雄伟的实体,强调墙面作为厚重的壳体包围着内部的空间。在伊斯法罕清真寺里,没有依靠铺装或者是使用其他材料来减轻北部穹隆房间的重量感;但是墙面虽然厚,看起来却好像是被剥去了外皮成为很薄的一层,而且还被掏出很多的小空洞,最终消融在丰富的砖砌装饰纹样中。它就仿佛是一件轻柔的衣裳,有着丰富的纺织图案,被其所包围的空间塑造成为这个特殊的形状。 罗马建筑同样有丰富的装饰与铺装,但是当大理石板、马赛克、柱式、线脚以及雕刻饰条覆盖了砖或者水泥表面的同时,罗马建筑的结构体系很少被完全遮盖起来。与此相反,结构往往被强调,并且被展示出来。结点、型造形体的表面、横楣、拱顶、承重与支撑体系,所有这些都暴露在外或者是得到强调,使人们注意到结构支架以及建筑各个部分的清晰形象。甚至是罗马穹隆的藻井都发挥着在视觉上增加穹隆厚度与强度的作用,而不是像马卡纳斯一样消减这样的效果。 西方古代建筑明显而真实的结构主义被它们在伊斯兰世界的继承者完全抛弃了(至少是在奥托曼伊斯兰国家之前)。伊斯兰建筑中弥漫的装饰使建构组织的清晰性变得模糊。这些装饰通过无限复制的交错图案以及连续的表面营造出一种神秘恍惚的氛围种导向祈祷和集体沉思的精神状态。与基督教建筑,特别是东方基督教建筑一样,伊斯兰宗教建筑是精神景象的非物质化象征。在这两种文化中,崇信者都被很典型地(当然也不全都是这样)推动着去“忘记”结构,忽视承重和支撑的证据,于是整个建筑体系看起来像是被一种没有重量的、属于另个世界的非物质力量所包围。虽然哥特教堂的飞扶壁可以被忽视,但它们很少被真的掩盖起来;不过在雕刻很深、蕾丝状的马卡纳斯后面,那些节点,支柱、梁和网格不仅仅是掩盖,甚至是消融或者拒绝伊斯兰建筑内部的物质实体感。不管哥特教堂的墙面如何被戏剧化地掏空成竖向线条的网络,它建构体系的竖向和横向构件,肋拱体系的结构逻辑,开间有韵律的秩序都是可见、可理解并且定义清晰的。实际上,一些使哥特教堂拥有特别的线性,甚至是图像化特性的元素,比如尖拱、拱肋,以及构成窗花的叶形拱和交织图案设计都是西方从伊斯兰世界吸收来的。虽然两个传统有同样的古代形式源泉,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相互影响,但是西方中世纪建筑对结构逻辑的强调是远离伊斯兰建筑倾向的。 马文·特拉亨伯格 Marvin Trachtenberg 伊斯兰建筑比哥特建筑的结构冗余度更大。 Iwan...

凯拉萨神庙 Temple of Kailasnath

德干高原的控制权在公元750年左右被拉什特拉库塔人从查鲁基亚人手中夺走,拉什特拉库塔人统治了约两个世纪,直到公元973年。拉什特拉库塔人迅速确立了他们的军事优势,占领了连接西部地区和次大陆其他地区的至关重要的贸易路线,特别是达克希纳帕塔(dakshinapatha),即南部路线。在Verul的dakshinapatha(当代埃罗拉),Rashtrakuta统治者Krishna我下令建造一座后来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岩石寺庙。宽50米,深90多米,高20米,凯拉斯纳位于3公里长的玄武岩岩壁中央,岩壁上有34个洞穴(12个是佛教的,17个是印度教的,5个是耆那教的,可追溯到公元600年至公元1000年)。凯拉斯纳被认为是神话般的湿婆山住所的代表,凯拉斯纳山。与佛教岩刻结构本质上一直是一个洞穴的精心设计不同,Kailasnath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一个从矩阵中显露出来的独立的巨大雕塑。由于它仍然被开凿它的岩石所包围,所以在凯拉斯纳有一种明显的挖掘的感觉,就好像它仍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

奈良法隆寺 Horyu-ji

在所谓的泰嘉改革(公元645-49年)之后,日本皇室开始喜欢中国而不是韩国的文化和建筑先例。这反映在奈良的法隆寺。金殿和宝塔并排放置,一个的高度与另一个的宽度相平衡。

伊势神庙 Ise Shrine Shoden

在过去的1500年里,每隔20年,这座神社就会被重建一次,和之前的那座一模一样,只是用的是原始的原始木材。最里面的神殿,也就是Shoden。15米乘10米的Shoden由立柱直接插入地面(没有地基)从地面升起。这是一个精心制作和装饰的木结构,它有一个深深的茅草屋顶和长长的一侧的入口,可以通过外部楼梯进入。这座建筑虽然是空的,但它是以谷仓为模型的,是米神的象征住宅。

唐长安 T’ang Chang’an

大明宫 皇帝的权威由位于城头的宫殿所代表。在高宗的长期统治时期(公元650-83年),皇帝的权力被进一步扩大,在长安边界之外建造了另一座宫殿。大明宫是在它自己的特殊化合物占地3平方公里。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法院轴向组织而成的,构成一个由四部分组成的综合体:1。入口广场,大约500平方米2。含元殿(含元殿)前(南侧)入口广场3号。宣政厅位于广场背面(北侧)。北三,包括皇帝的宫廷、接待区、住宅、园林和寺庙

海岸神庙 Shore Temple

印度南部最古老的石制寺庙之一。一个石结构,明显模仿一个木制寺庙,这表明,与古希腊一样,这里的石头建筑复制了一个木制建筑。寺庙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神龛的混合体,在这方面是很不寻常的。主神殿面向东方,供奉着湿婆。第二个神社,一个较小的石原,也是献给湿婆的,但面向西方。在两者之间,连接着较小的湿婆神殿的后墙,从东面进入,是一个没有上层建筑存在的小的第三个神殿,供奉着卧倒的毗湿奴。 毗湿奴神龛,可能是该遗址上最古老的神龛,与更大的湿婆神龛位于轴线上,尽管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海岸寺的两个湿婆神殿的结构,是分开的,但由小的毗湿奴神龛相连,代表了平衡多种相互竞争的礼仪要求的努力。大多数后来的印度教寺庙,供奉不止一个神,是按等级排列的,或者以一个中心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圣索菲亚大教堂 Hagia Sophia

公元532-537年(改建) 建筑师及工程师:特拉里斯的安瑟米奥斯(Anthemius of Tralles)、依希多罗斯(Isidorus) 内殿:东西长77.0m,南北宽71.7m 穹顶:直径32.6m,高15m 万神庙内部的单纯完整、明确简练、庄严肃穆,却远胜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多少一点神秘、一点昏冥、一点恍惚迷离。显见得基督教文化远不如古典文化理性的人文精神。但圣索菲亚大教堂各种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层次的发券,常常一簇簇组成很优美的景观,这也是万神庙所没有的。 陈志华 Chen Zh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