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
如果能有效地抵抗外推力,那么两个交错穹隆拱顶,即便没有拱肋,是可以自行支撑的,不过这些设计师却用拱肋来突显穹隆及边拱的作用,也因此愚弄了人们的眼睛,认为这些拱肋负责将重力传递至柱墩上。这些拱肋顺着柱墩立面延伸而下没有中断,甚至延伸至底部,哥特式建筑师们通过一系列连续线条创造出假的“视觉重力传递途径”,同时似乎表明大教堂内部有一个虚假的“框架”结构。
《建筑生与灭: 建筑物如何站起来》
由于柱墩在外推力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弯折,甚至可能在垂直荷载作用下产生压曲,这些交错穹隆拱必须再用扶壁支撑。对此,这些设计师也有两种解决方法: 采用内部扶壁,或者设置位于教堂外部的扶壁构件。毫无疑问,第一种方法会破坏创造一个单一、开放、高耸及光亮的室内空间这样的意图,所以当然不会采用,于是转而在教堂外面用状似墙壁的扶壁将穹隆支撑住。开始时,这些扶壁连接着教堂外墙,作用如同外部“剪力墙”, 但是到了 1170 年,这些扶壁变成是独立于教堂外墙的柱墩,并用倾斜的飞扶壁连接至教堂外墙,如同纤细却巨大的手指扶持着交错 穹隆拱顶图。如此一来内部空间非常清晰简洁,以交错的结构构件维持了空间的齐整,而教堂外部则堆满了非常壮观的林立的柱墩和飞扶壁。
《建筑生与灭: 建筑物如何站起来》
[…] 绝大多数学者们都公认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哥特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