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 Gap

离散 中国建筑在平面上是离散的,若干座独立的建筑物,分配在院宇各方……我们不应以单座建筑作为单位,与欧美全座石造繁重的建筑物作任何比较。 林徽因 Phyllis Lin 变形缝 混合式的建筑,在完成时,一部分承重,而一部分填充了非承重的砌体材料,然后抹灰。骨架结构设计中都存在这种滥甪材料和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抹灰的混水立面与骨架结构毫无关系。随着时间的消逝,房屋的沉陷和反复的温度变化发生很大的影响,这时一连串不可避免的裂缝又暴露出骨架的格式。这些裂缝将是对滥用材料性能和践踏结构原理的外部表现,混合式是无法用一层马赛克或其它结构装饰代替抹灰来补偿的。 柯特·西格尔 Curt Siegel 模数与公差 施工精度 受力影响变形 环境影响变形



梁结构内力图 Force Diagram of Beams

铰支座处,弯矩为零。
集中荷载,剪力图为常数,弯矩图为一次函数。
均布荷载,剪力图为一次函数,弯矩图为抛物线,抛物线开口方向与荷载方向相反*。
集中外力作用处,剪力突变,突变的大小的该力大小;力偶作用处,弯矩图突变,变化的大小的该力偶矩。

 

天花/顶棚 Ceiling

天花板是地板的对应物。与屋顶一起,它是实用的,因为它的作用是提供庇护和建筑的必需品。但天花板可能具有更多的形而上学意义。由于离得很远,而且常常遥不可及,所以这里是最受欢迎的粉刷、壁画、马赛克的地方,一种表达梦想、理想和神圣的方式。涂鸦是一种自发的表达方式,很少在天花板上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先驱建筑师中,很少有人能赋予天花板以其潜在的崇高作用。当它被小心处理时,通常是通过一个美丽的结构的美学效果:暴露的框架。很少有人像阿尔瓦·阿尔托那样,总是认可天花板设计的重要性:阿尔托的天花板赋予空间以意义。 The ceiling is the floor’s counterpart. Together with the roof it is pragmatic, due to the role of giving shelter and to the necessities “天花/顶棚 Ceiling”



墙 Wall

据半坡遗址,可知柱和椽是先于墙出现的。初期没有墙体,围护结构的“四壁”是削地而成。墙体出现之初,它与屋盖区分并不明确。 杨鸿勋 Yang Hongxun 带来额外重量的是墙,影响建筑优美的还是墙。墙出现得越少,建筑就越美。完全没有墙的建筑就是最完美的。 马克-安东尼·洛吉耶 Marc-Antoine Laugier 垂直和水平之间的关系(重力)不仅仅决定了墙的特定形状,而且也在知觉上确定了它实际上是墙。每一个视觉物体都作为视觉力的结构而出现。这种结构就是视觉物体,因此,就二维延展而言我们所称的墙就是当适当的刺激物映入眼帘时而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引起的垂直和水平状态的特殊的相互作用。通过观看缺乏连接的大而空的墙,人们可以证实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它们看起来十分脆弱,因为需要建立起牢固的知觉力太弱。如果没有这种牢固性,墙就不能履行它明显的动力作用——作为堵住我们通路的障碍。作为观者前进的一个障碍,墙在三维空间里表现出它的特征,但是只有当它的二维首先牢固地建立起来,才可以这样。 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 墙的矛盾性 从军事到情爱、从粗糙的坚固壁垒到精妙的心理屏障,围合结构的领域隐含着暴露倾向或窥视心理。 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墙壁和垂直结构承载着天花板和屋顶,引导我们的行动,包围我们的活动和物品,容纳我们并引导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墙体分隔出空间,起限定与保护的作用,这是我们得以栖息根基。按照马丁·海德格尔的说法,居住(dwell)……意味着平静,被带到平静,保持平静。平静这个词,按照弗瑞德的意思,是自由,das Frye, Frye的意思是:免于伤害和危险,免于死亡,受到保护。栖居的基本特征就是这样一种保护。 皮耶.冯麦斯 Pierre von Meiss 作为物体(Object)的墙 一个人很少触碰墙壁,就像一个人绕着桌子走一样,会留下一个“物体周边”的空隙。墙壁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它们的调性,它们的纹理和它们传递信息的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场所的特质和氛围。 皮耶.冯麦斯 Pierre “墙 Wall”



楼层 Storey

地板首先有一种实用的意义,比墙壁和天花板要重要得多。一个人必须能够在上面移动,并在上面放置物体。重力赋予了它一个支撑生活和物体有关的角色。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则,大多数建筑空间我们期望它保持水平,以保证可用性和通行的可能。我们在楼地面上行走。西方人很少用它来坐或躺,或者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接触。他们对地毯的偏爱可能一种“和解”,即重建身体与地面之间的基本关系。我们应该记住,有两种人工水平面:地面(the covering of the earth)——我们的铺路石和墓碑;以及楼面(floor)——更轻,更人工。使用的材料和它们的设计是对所在位置和支撑方式回应。 皮耶·冯麦斯 Pierre von Meiss 地面 楼面 厚度与高差 错层 Multilevel



内/外 Interior/Exterior

建筑把两个不容易调和的任务结合在起。一方面,它必须提供一个庇护所,保护它的居住者免受外部不受欢迎的外部力量的影响,并且给它们提供一个适意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它必须创造一个外部,在物质上适合于它的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有魅力或有威慑力、有教益等。 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 室内和室外的概念不一定与那些覆盖和未覆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人类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来考虑环境。柏格森著名的“ 此时此地 ”概念暗示了无论你身在何处,内心都是存在的。当我们在城里或花园里时,我们把它们当作室内装饰。反之,内部通过室外限定要素的存在而获得外部的氛围。 建筑师使用并置和相互渗透的方法来调节内外关系,并将过渡清晰地表达为内-外、人-自然、私人-公共、元素-环境……他建立了属于两者的过渡的中间地带。 Notions of interior and exterior are not necessarily linked to those of covered and uncovered. Human beings are inclined “内/外 Interior/Exterior”



尺寸 Dimensions

天门至二丈(6.6m)则太阔矣……天井横阔一丈(3.3m)则直阔四五尺(1.2m)乃宜也……然唯厅小而丈一二丈五六(3.6m~5m)乃验也,若厅至丈八九及二丈(6m)外,则厅阔矣…… 《宅法全书》[明]黄一凤 公制 英制 市制 1 INCH = 25.4MM1 FEET = 12 INCH = 305MM2 FEET = 24 INCH = 610 MM4 FEET = 48 “尺寸 Dimensions”



入口 Entrance

早期的半穴居,所设门道雨篷可避免雨雪对内部空间的侵袭,同时弥补居寝暴露的缺陷,从而使内部空间较为隐蔽、安全。进一步,入口内用木骨泥墙所形成的小“门厅”,完善了门前这个缓冲空间,反映了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时,这个小“门厅”己具有暂存杂物的实用功能。实际上,这个独立空间正是“堂”的萌芽,它向纵深发展,即形成后世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次间”,是为“一明两暗”的形式,这一空间往横向发展,则分隔室内为前后两部,于是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由此可以设想“一明两暗”和“前堂后室”是同源的。 杨鸿勋 Yang Hongxun 门槛的不对称性。门槛提供了越过界限的可能,从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人们可能会认为,进与出,只是调转了方向。然而,这两个方向是不对等的。人们设计的往往是入口,而不是出口。 皮耶·冯麦斯 Pierre von Meiss 学校的门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开口……它应该是欢迎提早到达学校,或放学后不打算直接回家的学生在这里停留的地方。如果能提供一个遮荫的角落就更好了,在雨天最好能有一个有顶棚的空间。 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隐奥空间(前堂后室) 半坡圆形建筑无门道及入口雨篷,则于门内两侧设木骨泥墙,形成隐退空间。为争取隐奥空间,隔墙内角放大,即两隔墙不作平行处理,故“门厅”平面呈梯形。对于居住建筑来说,在没有出现门扇以封闭卧室之前,隔墙背后的隐奥,实际上是初步地具备了卧室的功能。因此可以说,这两道隔墙正体现了这种原始建筑的居住特征。以如此低级的营造条件,仅利用两道隔墙的经济手法就满足了居寝隐蔽的实用要求,不能不认为它是原始建筑的杰作。居住建筑所必备的隐奥的出现,标志原始社会建筑空间组织观念开始形成。所以这两道隔墙,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鸿勋 Yang Hongxun 两湖民居“退步”的槽门 穿越式门廊(明间)



门与窗 Windows & Doors

在古罗马时期,庞贝的房屋让我们看到,当时根本没有或几乎没有窗户;只有开向花园或内院的大窗洞。大窗洞用来让光线进入,而房门则用来让人进出。窗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难道不是给墙体照明的吗?并且这并不是一件一目了然的事,而是深藏于建筑学当中的一个事实。如果说窗户可以照亮它对面的墙体,那么它给侧墙带来的光线就要少得多,而被它穿越的那面墙壁则一点也照不到:两个黑暗区域淹没了整整半间房。反之,如果我留白于此,整个空间都可为我所用,我感受到的便是最原始、最符合人类生理特性也是最根本的建筑效果,我感受到的就是光线:谁沐浴在光线中都会感觉良好。就这样,我认识到,一扇以宽度见长的窗户与一扇面积相等但却以高度见长的大窗户相比,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因为它可以照亮侧面的墙壁。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两坡屋架的形成,使排烟口有条件设于山面上,此时,它成为“窗”的原始形态,即古文所谓“牖”。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门与窗的区别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 缪塞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 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才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 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钱钟书《窗》 与门相反,窗口作为一个场所的方向性主要是从内到外的。这是凝视的出发点,正是因为这种对“他处”的视角,才使人有了家的感觉。窗户的空间是房间里一个潜在的特殊空间。其与外界的联系诱发特定的行为:靠窗坐观察来来往往的外部而不被发觉,观察自然和天气,阅读或做手工活,种植一些植物。因此窗口不仅仅是为了采光,这可能成为一个内外之间珍贵的地方。一些建筑师,如路易斯康、凡·艾克或赫曼赫兹伯格,在窗空间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思考。 关于窗户的说法在原则上也适用于落地窗和阳台,它们的私密性稍差。阳台的性质有些不同。它们实际上不提供任何隐私,并且更多地涉及观看和被观看的双重游戏。 《 建筑要素:从形式到场所︱Elements of Architecture:From form to place 》 让什么通过/不让什么通过 “门与窗 Windows & Doors”



钢结构 Steel Structure

1.0 钢柱估算(轴心受压构件) 整体稳定性估算:N≤φ·A·f λλπλλ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截面选型 i圆管 = 0.354(d-t) iH型钢=0.289 i十字钢柱 ≈ 1.5 i角钢 2.0 钢梁估算(受弯构件) 整体稳定性估算:M≤φb·W·f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截面选型 工字钢 高度h 宽度b 截面模数(cm³) “钢结构 Steel Structure”



复合界面 Composite Interface

当边界是直线或平面时,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抗接近平衡。立方体的房间从它的中心扩张,但是不如圆筒形房间那么明显,它通过墙体和嵌在它们里的家具、书架、关闭的门等朝向中心前进的力而明显地保持平衡。在立方体的房间中,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这种相互作用趋向于发生在低张力的水平,但是它仍然把房间在动力上的视觉大小限定为扩大或缩小的一个特定的比率。当角落被限定为只是方向改变时,立方体外壳的一致性得到加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致力于这种连贯性,他不把墙体和顶棚处理为在边界冲突或者有可能彼此切断的独立平面,而是用一个连续的“交叠的平面”代替。 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



砌体建筑:从封闭到开放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建筑设计方法走向了多元的发展方向,像那些经典现代建筑的所使用纯粹的构成也越来越少。 盒子式 封闭的盒子是砌体结构的一个典型特征。所谓盒子,我们指的是一个相互连接的、完全封闭的空间系统,空间之间以及与外部的联系,仅仅由门窗洞口组成。 外观呈现了一个简单的立方体轮廓的独立建筑形式,充分利用了砖石结构的结构与维护功能。所有的墙都可以均匀的承受荷载,因此可以提供非常经济的解决方案,然而,规划布局选项是有限的。 盒子式构成的特点 封闭的外观和明确的体量。 平面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受结构限制。 水平承重要素(楼面与屋盖)可以选择单向或者双向受力布置。 承重墙上的开口位置不是随机的,其布置与承重结构相适应。 条带并列式 在一个平行的方向上提供一系列承重墙,这种建筑形式背后的意图可能是:创建重复的空间,也方便扩建增加,或是基于阳光或视野的原因建筑呈现一个主要的方向,或仅仅试图达到一个美学,但同样经济和技术上简单的基本形式。 事实上,条带并列式形成的韵律感,毫无疑问是公认的美学原则。从结构上讲,这种构成是一系列平行的承重墙,这些承重墙由楼板连接。在一定程度上,纯粹带状并列是不可能的,因为考虑侧向的水平荷载。 条带并列式构成的特点 封闭的山墙与可以完全开放的端头。 对比明确的方向性。 楼板和屋盖可以使用单向搁栅或者拱。 建筑物开间受限制。 撒拉海住宅 柯布西耶 Sarabhai House, Ahmedabad, India, 1955, Le “砌体建筑:从封闭到开放”



砌体的轻与重

森佩尔在《建构艺术中的风格:或实践美学》中指出了砌体的双重特性:轻如表皮,重如堡垒。 砌体之轻:轻如表皮 森佩尔在1849年参观卢浮宫时看到了古城墙遗迹,它的装饰不是建造的直接产物,而是借用了其他材料。 在他看来,这些遗迹印证了他的表皮理论(clothing theory):墙作为表皮界面要素是主要的,而作为结构要素在建筑中是次要的。就像“结”一样,而成为一种文化审美的符号,而不仅仅是因为两个元素的连接需要。 森佩尔的表皮理论在今天仍然启发着我们。 尽管森佩尔关于墙体表皮起源的理论根源于历史决定论,并被现代材料真实性论所误解和批判,但它仍然影响着20世纪砌体的美学。比如赖特发明花砖砌块,就是为了让混凝土砌块实现织物般的效果,甚至在文章自中称织布工。 砌块被阳光照射,在桉树之间砌筑起来。织布工想象着他们的情态…标准化确实是工业生产的灵魂,在这里建筑师把它作为一个原则,并用来编织。是的,他用钩针编织了一种自由的墙布,具有各种各样的建筑美感。 1932年,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砌体之重:重如堡垒 在森佩尔的原始技术体系中,实体建造(stereotomy)是一项古老的技术。沉重的土堤和台地,不具有建筑其他部分的拟人化、有机特征,而是一种无生命的无机物。 实体建造的建筑是均质密实的,最古老的代表是圣坛,一种用来祭祀的人造高地。 森佩尔强调结构这个词的词根struere,暗示着空腔空间的填充。 实体建造意味着建造物三维上的深度,以及他所带来的内部空间。 皮拉内西在他的作品Antichita Romane中花重笔墨描述了想象监狱的石砌体墙,巨大的断面所带来的震慑效果。从那时起,砌体就与地牢厚重封闭的氛围联系在一起。这也与堡垒的建造方法有关,它意味着沉重的体力劳动,而不是轻巧的编织的艺术。 技艺诚实性 Werner Linde与 Friedrich Tamms合著的《砌体》(Mauerwerk)一书中强调了“技术诚实性”。作者声称,我们已经学会了掌握自然的力量,但却失去了对它的崇敬。受“技术诚实性” “砌体的轻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