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 Prototype

原型≠元语言。 原型并非是某种建筑师凭借其不同于常人的天赋得出的物质与心理的结构秘密,更无法把某种密码当做未来的独断教义。 原型/底图/先在性 Prototype/archetype/Anteriority 先前建筑学所有积累下的知识可以被叫做建筑的“先在性(anteriority)”……违背常规的做法引起针对彼时的批评条件。然而,当这些置换沉积下来并被规范化,它们就变成建筑先在性的部分,从而也就失去了它们的批评性。 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 建筑不是关于模仿的艺术,而是一种自主的艺术。但是,在其最高层次上,它无法脱离模仿。它把一种材料中的特性和外观带到另一种材料中,例如,每一个柱子的柱头都效仿了木制建筑。 歌德 Goethe 在建筑与原屋的既定关系上唯一可说的,就是我们应当让这个简陋的创造得以发展。的确,我们已远离原朴小屋,将豪华的装饰错误地投放于这种原朴的构造之上,但基本的要素必须保留——即自然赐予我们的原型。艺术只能利用元素进行装饰和润色,而绝不能越过原型的本质。 马克-安东尼·洛吉耶 Marc-Antoine Laugier 在我看来,在今天的大多数建筑师中间有一种对原创性的奇妙误解。原创性的表达并不依赖新词汇的创造,一个有天赋的人可以采用任何当前的风格并加以使用,我并不是说他不能挣脱材料或规则的束缚,而是这些自由应该像一个伟大的演说家使用语言的自由,而不是为了特立独行无视各种规则。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 本质上人永远是相同的,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人们心智配备也是相同的,虽然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在于文化或社会背景,在于他所遭遇的而又成为其中一分子的特别生活模式。 阿尔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 那种认为只要使用“自然”材料和形式,建筑就会有人情味的看法是错误的。真正具有人情味的是形象、原型和其变形。因为它们保持和说明了我们的存在。 诺伯·舒尔茨 Norberg-Schulz 建筑,因为它是砖和砂浆,所以在超现实世界里坚持其现实性,真切性和至理性,在超现实世界中,所谓真理只受人操纵的玩意——它由专家组织开发,作家制造,并由传媒兜售。 建筑创造形制(institutions)。这是建设性的行为。建筑从一开始就在形制化。因此,就建筑存在而言,必须抵制它之所为。为了存在,它必须抵制现有的存在,在不损坏自身前提下转置,也就是维护它自身的形而上学。这就是建筑悖论。 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 “原型 Prototype”



经验 Experience

精神病患者的集体狂欢。 建筑是不可解读的,只能用生命度过。如果非得为它设想一种心理学解释,建筑就是一场狂欢。人们需要承认参与者的多样性:他们有恋物癖、有妄想症、有偏执狂、有歇斯底里者,建筑师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在其中享受的东西不是它的内容,甚至也不是它的结构,而是我添加在光洁表面上的擦痕……每一次都充满了特殊的欢悦:恋物欲者是片断、引语、短语修辞的热爱者;偏执狂者是元语言、注释和阐释的操纵者;妄想症者是对隐密和繁复的心理的深刻解释者和追求者;歇斯底里者是抛弃了一切批评的距离而投入本文的狂热者。 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 不会言说的建筑 如果说人类精神喜欢去区分、去解读意图,去理解呈现在它面前的种种行为,那么,最后没有什么比“蠢办法”更令其心灰意冷了。艺术就是细膩,细腻就是无止境的体会。而最终,如果人类精神自认饱满充实,它就会突然之间在它长久以来所凝望的建筑作品中看出许多新的意图。而与四周地势融为一体的伟大建筑作品从来都不会盖棺定论。因为光阴荏苒、季节变迁,而年轻人是看不到老年人所能看到的事物的,而且老年人内心深处对投其所好事物的感受也与年轻人完全不同。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建筑师设计建筑时最终关注的是人的使用。而现实是,建筑师对一座建筑的介入在建筑物开始被使用的那一刻就停止了。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韵”实际上是感觉得到但摸不着的东西,任何直接的形式模仿都不会产生“韵”……园林不是造型,园林是某种经验,是我设计了一个世界并请你进来,你进入后会发现里面是一连串应接不暇的惊讶,而不是我做了一个造型,让你看。这个基本观念和西方的现代建筑非常不同,是另一种思考建筑的框架。 王澍 Wangshu 建筑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区别乃在于建筑所提供的不是实物的拟态,而是实物自身。和其他艺术不一样,建筑艺术不是复制那被认识了的理念。在复制中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眼睛借给观众,在建筑上,建筑师只是把客体对象好好的摆在观众之前。 亚瑟·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我们可通过两种方式把建筑据为己有:通过使用或通过感知……使用的占有与其说是由意识完成的,不如说是由习惯完成的。关系到建筑,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起支配作用,甚至支配了视觉。后者同样更多地发生于漫不经心的方式之中,而不是发生在全神贯注的注目之中。 瓦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每个人对空间的知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个体的经验产物是否构成了一个差异性的世界? 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可度量的客观事实并不决定我们对一个地方的感知、与之产生的关联:感知是现象性的。美学建构的目的在于利用这种主观建立的秩序,使之可用于社会交流。这种建构的结果并不会与客观事实一一对应,而是人为将其再现,达到一种可在社会中被辨识的状态。 “经验 Experience”

  

给水 Water Supply

用水定额 Planning Guide for Water Supply 普通住宅最高日 130~320 L/(人 ·d)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 居民生活用水最高日 50~320 L/(人 ·d)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综合生活用水最高日 110~480 L/(人 ·d)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应急居民生活用水 80 L/(人 ·d) “给水 Water Supply”



挡土墙 Retaining Wall

这个墙,有它不同的作用:挡土、扩大空间,等等。这个墙有的高、有的低,根据它自己的观点,根据它自己的任务,根据它自已的作用,可高可低,它是完全独立的。 弧墙的设计,我自已的解释就是:它是一块块,独立的。我举个例子,就像下围棋,是黑白棋子,不像象棋,“象”注定是“象”,“士”注定是“士”,“马”注定是“马”。我说应该是围棋:“放在哪里,就起哪里的作用。”它既然是遮挡基地的尽头,就有它自己的用途:能上能下,有高有底。我总觉得,不要把它看死了,应该有独立性。这样就可以解释一些东西,空间也就比较有意思了。 冯纪忠 Feng Chi Chuny 这里没有什么不是公园的。该设计是由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项目和一个倾斜的场地的要求提出的,从一个非常高的挡土墙延伸到覆盖的铁路轨道。建筑将被嵌入后面的斜坡上,坡上覆盖着草,并通过采光井采光。我不提及建筑。他(野口勇)不提及雕塑。我们俩都觉得它是等高线,不是一个等高线,而是等高线的相互作用,折叠,隐藏,以致于出于这样的愿望,不是建筑,也不是雕塑。 路易斯康 Louis Kahn

  

治土 Earth Treatment

综合单价 All-in Unit Rate 项目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描述 计量单位 综合单价(估算) 010201001 换填垫层 1.材料种类及配比2.压实系数3.掺加剂品种 m³ 灰土:100-150元/m³砂石:200-300元/m³ 010201002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1.部位2.品种3.规格 ㎡ GB 50500-201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854-2013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资源 Resources

资源(劳动,土地、材料、能源……)是建筑的限制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与建筑行为在根源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经济性追求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成果,而建筑在诞生之时就无法避免地在制造冗余与迂回,是一场没有对象的祭祀。 建筑活动会消耗大量资源,这意味着建筑无法逃脱与政治经济的复杂纠缠。参与的各方往往带着意识形态色彩的权力意志,相对于影响一时的意识形态,建筑却是无法回避的长期存在。以什么名义,制造什么冗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土地空间 一场建筑的革命:房子的支撑不再是靠墙,而是靠柱(其截面积之和还不到其所承托的楼板面积的1/1000);基础仅限于每根柱的下方,地面总体未被触动7。第一层楼板位于地面之上,这样,房子下面,柱子(底层架空柱)之间,变得畅通无阻;交通将从建筑下方穿过,摆脱了它迄今已忍受千年之久的拥堵;土地全部地10,几乎是100%地,奉献给行人,通过高度不同的道路(沟堑12或高架11)将汽车与行人分离。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这漫画其实是一条定理,它描述了摩天楼的理想推演:细长的钢铁框架支撑起 84层水平的平面,每层都和基址等大。每一个人工层都如同一块处女地,就好像其他层不存在似的,如此就可以建立起一块严格的私人地界。 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材料与垃圾 地壳化学元素含量:O(48.6%)、Si ( 26.4% ) ,Al ( 8.1% ) 、Fe ( 5.0% ) 、Ca ( 3.6% ) 、Na ( 2.8% “资源 Resources”



动土 Earthwork

当世界尚未带上面纱时,当世界还没有被编织或没有线条时,幽暗的大地一直都是无章法且难以通行的,就像海洋,辽阔而深远。通过这一套水平面的图形,大地就被显示成为可居住的水平面,物质也就被简化成了一张席。这一行为的历史后果就是将古老的潜质转化成为当下的条件,起码部分是这样;而被土地在竖向深度上所掩埋的物形则成了同时保持或保护着剩余潜能的某种人类事务的基准面(水平面)。然而,被浮现出来的东西,并不像“地景”一词中“景”(scape)字可能意味的那样,它们既不像图画,也不是风景;如果容许我们去新造一些词的话,此类被浮现出来的面貌最好被叫作“地稿”(landscript)、“地文”(landgraph)或“地志”(topography)。 戴维·莱瑟巴罗 David Leatherbarrow 用更技术点的话说,建造者的行为,就像设计师的视线一样,本质上都是在切开:建筑行当里最为基本的工具真的就跟刀切的行为相类似——设计师用的是笔,建造者用的是铲子。 戴维·莱瑟巴罗 David Leatherbarrow 这个墙,有它不同的作用:挡土、扩大空间,等等。这个墙有的高、有的低,根据它自己的观点,根据它自己的任务,根据它自已的作用,可高可低,它是完全独立的。 弧墙的设计,我自已的解释就是:它是一块块,独立的。我举个例子,就像下围棋,是黑白棋子,不像象棋,“象”注定是“象”,“士”注定是“士”,“马”注定是“马”。我说应该是围棋:“放在哪里,就起哪里的作用。”它既然是遮挡基地的尽头,就有它自己的用途:能上能下,有高有底。我总觉得,不要把它看死了,应该有独立性。这样就可以解释一些东西,空间也就比较有意思了。 冯纪忠 Feng Chi Chuny 这里没有什么不是公园的。该设计是由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项目和一个倾斜的场地的要求提出的,从一个非常高的挡土墙延伸到覆盖的铁路轨道。建筑将被嵌入后面的斜坡上,坡上覆盖着草,并通过采光井采光。我不提及建筑。他(野口勇)不提及雕塑。我们俩都觉得它是等高线,不是一个等高线,而是等高线的相互作用,折叠,隐藏,以致于出于这样的愿望,不是建筑,也不是雕塑。 路易斯康 Louis Kahn



形式 Form

在天为象,在地成形。 现代主义将形式从象征隐喻与审美心理解释中解救出来,形式作为普遍的方法,既不是解释性的,也不是装饰性的。它无法预先被填塞,它排斥内容,但不排斥对象材料。当建筑被使用时,这个空的形式被赋与意义,被填充事件。空的≠随意的。 赋形 Formgiving 对象是否有名称?名称必须是那些与对象本质有关的词语呢,还是仅只是对象的约定记号呢?托尔斯泰不用对象的名称来表述对象,而是把它描写成好像头一次被观察到的,或头一次出现的偶然事件。这是一种方向的转变,心理的冲击效果可能会就此把我们领回到原初经验上去。 约翰·布罗克曼 John Brockman 最初用木头建造小屋的时候,对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有人将其命名为柱子,由此产生了“柱”的概念。但当下构件,往往既有着柱的支撑功能,同时也有不是柱子的一面。要将其视作为柱子也就自然越来越困难了。它们尽管还可以被当作是柱子,但又不能仅仅被当作是柱子了。 大野博史OHNO Hirofumi 也就是说那种布置、排列、安排、整理的机制,那种源于某种意图的行动,那些数学关系,它们可以通过精神的力量而趋于纯净,并可以通过个人创造力来表现出一种协调的整体、即一种无所不包的全部。不是某种自我收缩,不是由某种想要出名的欲望、某种想要达到类似亚述古国那种永垂不朽的欲望,所引发的咄咄逼人的粗暴。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最小差别的原则可以说是受现代结构思想影响的设计观念的最高原则,因此,“最小差别的原则”就是只要有一丁点儿差别就要引起变化的原则。因此,我们可以理解罗西为什么主张保持“类型”的纯粹性,稳定性,并把这种本然共时性的语言材料与历史材料对照比较。这种强制力的形式主义是把双面利刃,现代建筑中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对这种形式主义不适当的运用,造成了城市的支离破碎,同时,后现代主义召回了装饰性的表现语言,其中也包含着一种对装饰性的形式主义的不适当运用,使得城市在结构性与表现性上经历着双重的支离破碎,这使我们在城市设计开始重新重视结构整体的各部分稳定性与重复性的价值与作用,强制力的形式主义,当它被不恰当使用之时,远远不如它的稳定性重要。 王澍 Wangshu 建筑在本质上就是为意向、功能、结构和技术赋予形式的过程。形式既是具体的,同时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为建筑学提供了表达意向和承载功能的具体方式,以及创造有序环境的普遍方法。 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 每一次的物质改换都使人类一方面感觉着对新的材质的兴奋,而另一方面又感觉样着对旧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蒋勋 Jiang Xun 河图·洛书 借用主体与自然之间的空间方位隐喻,建立数字(抽象概念)与五行(具体对象)之间的关系模型。 “形式 Form”

 

差异 Difference

人类的认知依赖于区分差异。借用尺度与隐喻,人类把差异度量为形式。 整体Continuum/同一Identity 迷醉状态(无论是宗教的、美学的还是性的)永远是用空与实、零态与最大的充盈等各种隐喻来表示的,二者既相互交替又彼此等价。 苏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固定的词义,无论是同义,反义或一词多义都只不过是暂时的约定,重要的是区别形式本身,罗兰·巴尔特举过个例子,在法语中Poisson和Poison不能被赋与相同的意义,一指鱼,一指毒药,前者发S音,后者发Z音,它们有一个相异的特点(一个发音响亮,一个不响亮),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齿音),正是这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特点使语言可以被理解……差异性,不是建立在单一理据性分类上的差别,也不是用人为意象过度夸张的粗暴差别,而是在感官多样性与理据确定性之间的细腻差别,以至于感觉粗糙,思维单一的现代建筑师常把这种真正的差异当做相同。 王澍 Wangshu 是否可以没有“直线一定要严格伸直,曲线要缓和弯曲”的区别,而是看做为同一种东西。说到“曲线”,会想到巴洛克式的富有魅力的表现或是数学上的曲线,但在此是指不属于任何一种单一的感觉。我所追求的是与“曲线”稍有不同的更加柔和的物。 西泽立卫 Nishizawa Ryue 龙与砂,水与堂,原无二。起一起,便是山。低一低,便是水。 《博山篇》黄妙应(唐末) 矛盾Dispute/对偶Antithesis



功能 Function

重估功能的价值。 一个建筑的内容,能缩减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一方面,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我们总是拒绝又接受着外部;另一方面,简化和抽象的使用与人的欲望是矛盾的,我们可能在预设的房间里做着未曾预想过的事情。 功能不是一种指代或者实用性的解释,而是一种可能性的关系,建造对象的排布与意图之间的或强或弱的关系。易因象设辞。功能不为任何解释负责,但却可能产生额外甚至相反的解释。 实用悖论——无法被简化和抽象的使用 建筑这一行当有如酿酒,人由于人性的软弱而饮用它,却并非由于营养价值而饮用它。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 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应当慎重地使用“不实用”这个词。在某些场合,甚至一些不舒服的姿势也可能被认为是舒服的。希腊人需要座椅背部具有空间,以供脊柱能大量地活动。他们肯定会认为我们的靠背非常不舒服,因为我们要求肩胛骨处有依靠。 阿道夫·路斯 Adolf Loos 就算生活和工作或者吃和睡有理由被称为活动,仍不意味着它们对发生其间的空间有着具体的要求。提出具体要求的是人,因为他们希望以特定的方式解释同一种功能。 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与其说住宅形态是按各个家庭的需求与功能来来决定的,还不如说是被“所谓的住宅就应该是怎样”的规范约束着。 上野千鹤子 Chizuko Ueno 建筑与使用之间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来说是难以为继的,它们之间的冲突和分裂才是建筑的本质。建筑存在一种深层的感官性,存在一种持续不断的情欲色彩。人类在其他的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暴力与痛感带来的快感,为什么建筑理论有规律地拒绝承认这些乐趣? 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所谓功能的现实性与实用性,不过是看它是否符合当下的意识形态主导的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固定化的习常法则,是否符合不断在变化着的特殊的目的与要求。 王澍 Wangshu “功能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