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寻求Dom-ino以外的可能性时,意味着也要失去Dom-ino的万能与自由,无论是改变Dom-ino水平板的顶面或底面,还是改变Dom-ino传递竖向荷载的垂直柱子或墙,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方面,伊东丰雄无疑是一位勇士。
分项一:建筑经济 建设费用构成、概预算、造价计算、面积计算。 分项二:建筑施工与验收 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地面工程。 分项三:设计业务管理 勘察设计法规、注册建筑师条例、开发程序、监理规定。
分项一:设计前期 项目前期程序、各阶段要求、场地评估、选址分析、建筑策划。 分项二:总图设计 用地规划、用地指标;道路交通、出入口、停车场、建筑间距、场地消防。可以结合建筑法规复习。 分项三:竖向与管线综合 坐标与高程系统、场地坡度、标高设计;地下管线埋深、间距。
场地设计︱金贝尔美术馆 Kimbell Art Museum
基地是位于福特沃斯(Fort Worth)市威尔·罗杰斯公园(will Rogers Park)东侧的一块9英亩(3.6公顷)大小、东低西高的坡地,因而建筑整体虽由两层构成,但在主入口所在的西侧,只有一层在地面之上,而在与道路相接的东侧及建筑南北两个侧面则显现出两层的格局,将原有的坡地铲掉“契”形的一块,然后将两层的建筑体量嵌入其中。 由此,建筑南北两侧形成两个半下沉的场地,北侧的被用作停车场和服务庭院,南侧的作为雕塑庭院,安放着依萨姆·诺古奇(Isamu Noguchi)由四块巨型玄武岩独石组成的名为“星群一(Constellation)的极少主义雕塑。 主入口位于面向公园的西面,机动车无法直接到达,人们必须步行进入,这与康心中的古典情节有关,他自己就从不开车,他希望创造独属于人的圣洁空间。 步行进入过程被设计的如同仪式一般。场景的视觉变化过程伴随着其他更加细腻的感官体验,地面材质从细碎砾石到坚硬却不失温和的石灰华大理石的间隔变化,使脚步踩在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与西侧门廊旁水池中水声的相互映射,仿佛在诉说着建筑的故事。...
分项一:建筑设计原理 大部分为建筑设计常识和基本概念。重点:公共建筑功能流线组织、居住建筑设计、建筑节能、色彩原理。 分项二: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里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会太深。重点:住区规划、城市设计、用地指标及其适用性评价。 分项三:建筑设计法规 这部分题量最多。重点:设计通则、防火规范、无障碍设计、建筑节能标准。其次常用的规范,如中小学、住宅、人防工程、停车库等。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偏的规范或标准。还要注意每年规范的变更。 分项四:中国建筑史 民居聚落园林、都城宫殿、大木作、遗存古建筑形制为重点。...
创作 Making Something 自然律和人定的规则之间有别。我们依规则行事,但我们却引用自然律去制造某件东西。规则可以改,可是自然律不能改,如果它改了就没有所谓的“道”可言,那就会呈现一片混乱。自然律告诉我们沙滩上的卵石,它们的位置、重量、颜色,如此无懈可击。因为那些石子是由自然律的相互作用摆在那儿的,是无心地摆在那儿的。规则是有意识的行为,它需要环境去证明它有效或它需要改变。 你所拥有的规则事实上正在接受考验。改变一项规则的伟大时刻:即当规则提升至更高一层的领悟而导致另一项新规则时发现一项新规则就是发现一条新的表达途径。 这就是为什么处理美学、艺术的规则是很不可靠的。我认为人不应该引用任何美学,美学是从作品的独一性中领悟而来的;一个对规则运用很敏感的人,在作品中创造出一套美学原则。美学是在创作了之后才有的,不是在创作之前。你不妨把美学留给别人,比如说建筑评论家。 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是武断的说法,应该忘掉它,因为还是有些人很认真地以另一种方式去看这件事。不过,就随他们去想吧。我这样想是因为我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做,而别人也可以用他们的方式去做。人类之美就蕴涵在这里面,构成了一部完整人类创作过程的史诗,以各种方式呈现出美丽。 形与设计 Form...
喜悦 Joy 在所有的感觉中,我首先感受到喜悦。我感觉到形成了喜悦的元素。我领悟到喜悦本身就是那股驱动力,在我们感受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喜悦存在于我们创造的每一件事物之中。当世界是一片泥沼,没有形状或方向,喜悦的力量已经无处不在,且显现于外,而喜悦这个字眼变成了最不可度量的字眼。它是创造的本质,创造的力量。假若我是个画家,打算作一幅惊人巨画,若心中无喜悦的话,我不可能在画布上画下第一笔。除非充满喜悦去做,不然你创造不出一栋建筑。 当我提及喜悦,我想感受到我和你并没有忘记那股必须感受到的喜悦之流,不然的话,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感觉了。倘若我所说的这些能多少触动那份感觉,我当然会感到万分欣喜与荣幸。 触觉、视觉 Touch, Sight 我因此认为,第一种感觉一定是触觉。我们所有知觉的产生都与触觉有关视觉则来自于触觉之美的渴望。去看,只是为了触摸得更精确。我们所拥有的这些知觉力是美好的,即使是来自最原始、不具形象的实存,你依然可以感觉到。...
双重网格是路易斯康喜欢采用的形式,但却是柯布西耶几乎从不使用、密斯绝不使用的柱网布置方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只要使用双重网格的柱网布置,空间的匀质性就会存在潜在的崩溃。这难道不是路易斯康在有意识的向破坏匀质性的方向发展吗? 《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 》2007,p24 科林·罗(Colin Rowe)于1955年后期造访了路易斯-康的工作室。毫无疑问,这次访问及他作为礼物送给康的他的老师鲁道夫·威特考沃(RudolfWittkower)的著作《人文主义时期的建筑法则》,唤起了康对在特灵顿浴室设计中所发现的精确区分定位的兴趣。 具体来说,就是他自己在笔记中所说的为达成空间完美生成(结构与空间的同构对应)而采用的“间隔系统”。在康自己的一本名为“分隔成的空间”的笔记中,他首先批判了国际式风格建筑中空间系统与结构系统的分裂。他写道:”一个用完整穹隆涵盖建构的空间,一旦被其下部任意摆布的墙体所分割,它就不再是那个空间了⋯⋯一个房间要么是一个建造整体,要么是一个建造系统中的一个有秩序的片段。” 这些论述是与他和科林·罗的讨论及他所看到的威特考沃的图解分不开的,两者产生了一种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路易斯·康在题为“帕拉第奥的平面”的部分继续写道“我发现了别人或许已经发现了的东西,那就是一个间隔系统就是一个房间系统。一个房间应该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