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山居夯土建造经验

在大规模夯筑之前,王澍老师要求先以一片现场大墙做试夯,这道墙具有构造上的典型性,长30 多米、高10 多米。当墙体的夯筑到3 层楼板之上的位置时曾出现了外倾现象,主要有两处问题:

一是在2、3 层楼板位置附近, 出现了趋向于外倾的斜向大裂缝,直接影响到了墙体的稳定性 ;对照图纸上墙身和楼板交接处的节点大样,我怀疑问题出在楼板的踢脚线翻边上。这种内凹于墙体内侧的踢脚线做法,在施工前我和王澍老师反复讨论过,目的是为防止室内有水渗入土墙,也是为了让踢脚线和墙在完成后保持在一个面上。但从实际建造过程看,当夯土墙体自身发生沉降时,会导致有踢脚线的一侧沉降受阻,墙体往没有踢脚线的一侧倾斜。如何让这个墙体既保持和主体结构的脱开又不至于完全脱离而导致倾斜?跟现场负责项目管理的工程师沟通后,吸收了他们的建议,决定采用另外一种更加隐蔽的拉结做法,就是每当夯筑到楼板面位置的时候,放置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编织成网状结构,其中横向的钢筋一直延伸出来固定于楼板上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固定点上,在固定点上我们给钢筋预留了足够沉降的距离,这样既解决了墙体的外倾问题,又不影响墙体自身的沉降变化,同时又保持了土墙临空一侧立面的完整性。

二是在楼板之间的墙面上显露出来的若干垂直向细小裂缝,应该就是单向墙体过长之后产生的收缩所导致,并不会对墙体结构产生影响。 收缩裂缝并不涉及墙体稳定性问题,所以,可以通过沿墙体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 水岸山居”夯土营造实录/陈立超

当夯土墙不独立于结构柱,而是填充于框架之内,或者说是柱子嵌于夯土墙之内时,梁就会成为夯土施工中的障碍物。事实上,这一障碍不仅是夯筑时施工的障碍,也是夯土墙在建成后自由沉降的障碍。土墙的沉降同样是夯土技术的必然,因为施工时土料中含有水分,水分干燥后土墙收缩,在墙体巨大的自重压力下,沉降的高度不可忽视。在与框架结合时,因为土墙往往比梁厚,同时为了保证夯土墙面在外观上的整体性,土墙一般不会完全搁置于梁体之上。夯土墙一旦出现部分搁置部分落地的情况,则必须考虑到土墙本身沉降不均引起墙体开裂乃至倾覆的安全隐患。这一点,在夯土施工中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无疑大大影响夯土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设计,最终影响建筑的形式。

墙体过长和墙体变截面都需要预设收缩缝。缝的构造可以很简单,在夯土时将一块厚约2cm的聚苯板或是木板等有一定弹性的板垂直于墙体方向放置,连同土一起夯筑在墙体中即可。拆模后,墙体上则留有板分割的缝隙,即使将来土墙在此处因收缩而进一步产生裂缝,那么相对板缝也不太明显事实上,规则的收缩缝的存在相对于大面积的夯土墙体,并不影响土墙视觉上的整体性。

在该项目中,夯土墙近20堵,高度从6m至9m不等,厚度均为60cm,呈近南北向的直线设计,长短不一并列在场地上,成为强烈的分隔限定要素。从建筑形式上,应该说是考虑到了夯土建造的特性,因此土墙的设置简洁,重复性较强。虽然从外观上看到的是大面积的夯土,但实际上考虑到抗震要求,夯土是作为填充墙体部分地镶嵌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子间距多为2.4m,层高3m多。在建筑方案确定后,为了解决夯土墙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问题,将柱子的设计为T字形,为的是能够部分柱身在土墙中起到稳定和拉结作用,突岀墙体部分便于搁貿梁头。为了解决与夯土墙平行并搭接的梁体造成夯土施工不便的问题,将这一部分的梁体设计成上宽下窄的倒梯形截面。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完工之后,才开始夯土部分的施工。

土生土长——以夯土为核心的自然建造研究/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