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宝 Yang Tingbao

1901- 1982

杨廷宝,字仁辉,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与童寯、陆谦受、李惠伯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四大名旦”。他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又有对现代建筑理念的创新。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杨廷宝出生于河南南阳,1915年考入北平国立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1年毕业后,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师从保罗·克瑞(Paul Philippe Cret)等著名建筑师。192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 欧洲考察:1924年毕业后,杨廷宝前往欧洲考察建筑,期间深入研究了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 回国从业:1926年回国后,杨廷宝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担任教授。1927年,他与范文照等人在上海共同创立了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2年,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与赵深、陈植共同组成“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杨廷宝担任主要设计师。
  • 战后与晚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杨廷宝继续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后随学校迁至南京。1949年,他专职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授。晚年,他专注于研究著述,培养研究生。

建筑成就

杨廷宝主持或参与设计了100多项建筑工程,代表作品包括:

  •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这是杨廷宝的代表作之一,建于1932年。音乐台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理念,采用半圆形的平面布局,以自然山体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 南京中央体育场:1933年建成,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体育场。杨廷宝在设计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体现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深刻理解。
  • 南京中央医院:1934年建成,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医院之一。杨廷宝在设计中注重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使医院的各个功能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
  • 重庆大田湾体育场:1951年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建筑项目。杨廷宝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形条件,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使体育场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1968年建成,是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廷宝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桥梁的结构美,还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使桥头堡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学术贡献

杨廷宝一生著述丰富,成书多部,论文数十篇。他的著作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图原理》等,这些著作对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论文《中国建筑的未来》《建筑与环境》等,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