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532-537年(改建)
- 建筑师及工程师:特拉里斯的安瑟米奥斯(Anthemius of Tralles)、依希多罗斯(Isidorus)
- 内殿:东西长77.0m,南北宽71.7m
- 穹顶:直径32.6m,高15m
万神庙内部的单纯完整、明确简练、庄严肃穆,却远胜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多少一点神秘、一点昏冥、一点恍惚迷离。显见得基督教文化远不如古典文化理性的人文精神。但圣索菲亚大教堂各种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层次的发券,常常一簇簇组成很优美的景观,这也是万神庙所没有的。
陈志华 Chen Zhihua
圣索菲亚大教堂,远望气势恢宏,可惜并构不成君士坦丁堡的心脏。它的室内更是糟糕:昏暗的光线下,室内弥漫着嗡嗡的诵读可兰经的声音,夹杂着信徒们向墙上泼洒泉水和滚动念珠时发出的窸窣声!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1911年)
拜占庭教堂建筑所采用的形式有一种球形或立方体平面都不具备的特性:一个圆形的平面不能提供入口、圣坛、会众区域的内在区别;一个立方体是由几个平面呈直角地相交而成,其中蕴含的形式由一些简化的、二维甚至是一维的元素组成:线与面。而拜占庭教堂建筑所采用的形式具备的谦逊的透明性。
在穹隆下面,穹隅神秘地从几个点上漂浮起来。与穹隅一样,那些半穹隆看起来也只是纯粹延展的表面,因为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人觉察到这些穹顶的厚度。其他一些厚重的结构特征,包括极其庞大的主要角柱,也被用类似的的方法(在视觉上消除实体与建筑结构体量)掩盖起来。中殿的表面消融在颜色、光线与图案中。在拱顶上,类似的消除物质感的效果通过金底的马赛克、闪烁着光芒的表面以及其中点缀的一些神圣符号等元素来达到。
在万神庙内,一种基本的清晰性与形式的可知性弥漫于纯净的、中心集中的空间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则完全不同:它既是方形又是八边形,是中心集中式的而又有长向,这些刻意营造的模糊性在屏蔽般的、闪耀光芒的结构框架的作用之下显得更为不确定。此外,万神庙的内部空间充满着从顶上唯一的巨大开口中透入的光线,一条阳光形成的光柱穿越室内并且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圣索菲亚的光线神秘地从侧廊与回廊中透进来,而且在教堂各个地方,窗户的戏剧化构成创造出光线的舞蹈式效果。在这种神秘的光线中,看起来没有厚度与重量的穹顶泛着微光,神奇地漂浮在上空。万神庙半球拱顶的视觉效果则非常不同,它凹陷的天花方格如果说能达到什么独特效果的话,那就是鲜明地增加了穹隆可觉察的厚度与实体感。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万神庙中人被驱使着站在中心区体验自己与距地面不高的圆厅大厅相融合的感觉,这个大厅是罗马帝国以及奥林匹斯天堂的象征。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中,观察者的位置与感受从来都不是清晰的,环绕四周的建筑形式也从不显得触手可及或者是象征任何世俗的现实。巨大的穹顶不是向下延伸,包围中心的观察者,而是不可思议地漂浮在高处,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现世中不可能实现的完美——像普罗科皮乌斯所写的,一个真正的,“从天堂中悬下来的金色穹隆”。如果说万神庙的穹隆象征着罗马帝国的世俗宇宙,或者说甚至是人为创造的宇宙,那么穹隅类型的,幽灵般的几何构成与连续的表面则被用于创造基督教天堂的强有力的图像。
马文·特拉亨伯格 Marvin Trachtenberg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亚眠大教堂在东方的对应建筑,不仅仅是在概念上,在对基督教超世价值的强调上,两者都是相近的。在这两个建筑中,理性、几何化的结构都创造出非理性的效果。
改建历史
第一次坍塌,穹顶加高,减少侧推力
公元557年的一次地震摧毁了圆顶,当时距圆顶落成还不到20年。造成倒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边拱对主穹顶的支撑不充分:在穹顶外推力的作用下以及慢慢变硬的沙浆收缩后,南北面的拱因此稍稍向外移动,使得东面的拱的支撑点张开,拱顶破裂,于是半穹顶倒塌了。
查士丁尼没有气馁。新任建筑师是安瑟米奥斯合作者的侄子小依希多罗斯(Isidorus the Younger),他注意到了浅穹顶产生的巨大外推力,决定在重建时改成几乎是整整一半的球体形状,使高度增加了20 英尺,外推力因此减少了30%。此时穹顶的最顶端高耸离地180 英尺。
几个世纪以来,圣索菲亚大教堂遭受到比自然力还要多的人为破坏。首先是基督教中的反对崇拜圣像者进入并亵渎了教堂内部,他们破坏了许多镶嵌画,用以“清洁堕落的教堂”;接着是十字军东征的军队前来掠夺,并在接下来的57年里把它变成罗马天主教举行仪式的场所。
加扶壁,抵抗侧推力。公元989 年,西边的拱和半穹顶也倒塌了。为了防止倒塌再次发生,老安德罗尼古斯皇帝决定在教堂北面和南面的转角之外再建造两座巨大的扶壁。但是这些破坏教堂外观的扶壁还是无法防止东面的拱在1346 年经历了另一次大地震后再次倒塌。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了清真寺。
1847年,加铁链箍环,抵抗侧推力。最后在瑞士建筑师贾斯培(Gaspare)及弗萨提(Giuseppe Fossati)的领导之下,以现代化的技术修复加固完成。他们在穹顶底部加一圈铁链,因而这些部位的外推力减小了,他们敢将某些后来新添的侧扶壁拆除掉。最后在结构上获得了安全保证的这座教堂接着又经历了几次大地震,但未见损坏。
18世纪中叶,为了遵从古兰经,镶嵌画被整个涂白。
1932年建为博物馆。
2020改造为清真寺。
[…] 我爱所有懂得生活的人。我觉得佩腊之令人赞叹在于它周围的地貌, 剧烈的地质构成所造就的地壳形态;七座主峰凛然地骄傲地环抱着热那亚 人壮丽的加拉达塔。圣索菲亚大教堂,远望气势恢宏,可惜并构不成君士坦丁堡的心脏。它的室内更是糟糕:昏暗的光线下,室内弥漫着嗡嗡的诵读可兰经的声音,夹杂着信徒们向墙上泼洒泉水和滚动念珠时发出的窸窣声! […]
[…] 杉の家 Cedar House/吉村理 Tadashi Yoshimura 图源:Jutakutokushu 431 圣索菲亚大教堂图源:《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From Form to Place 》 […]